
神经源性膀胱间歇性导尿方案制定、导尿频次是多少?
关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优先次序是维护正常的肾功能,然后保护上尿路以确保生存寿命;控制尿失禁,顺利排空膀胱尿液(减少残余尿);以及减少各式导尿管的使用。而很多患者治疗跟以上的顺序是恰恰相反的,这样错误的治疗方法会导致肾脏功能损害,是不可取的。
如何选择适合患者的安全的排尿方式呢?
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选择安全的排尿方式,排尿方式:间歇导尿、留置尿管、反射排尿、挤压排尿。间歇导尿是国际尿控协会,推荐的神经源性膀胱的最安全的首选措施。急性期脊髓损伤患者尽早开始间歇导尿,采用无菌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的目的是什么?
1、间歇导尿可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接近生理状态;
2、防止膀胱过度充盈,规律排出残余尿量,减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
3、膀胱间歇性充盈与排空,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
4、早期进行间歇导尿是膀胱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协调膀胱排空的“金标准”。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禁忌症有哪些?
1、不能自行导尿,且照顾者不能协助导尿的患者;
2、缺乏认知导致不能配合,或不能按计划导尿的患者;
3、尿道解刨异常:尿道狭窄、梗阻、畸形、憩室;
4、完全或部分尿道损伤和尿道肿瘤;
5、膀胱容量小于200ml;
6、严重的尿路感染;
7、严重的尿失禁;
8、每日摄入液体过量无法控制者;
9、经治疗仍有膀胱自主神经异常反射者。
间歇性导尿的方案制定、导尿频次是多少?
根据残余尿量不断的调整导尿频次直至恢复正常,但神经源性膀胱根据残余尿有风险,要根据安全膀胱容量来判断。
1、残余尿量大于300ML:每日导尿4-6次;
2、残余尿量大于200ML:每日导尿3-4次;
3、残余尿量大于100ML:每日导尿1-2次;
4、残余尿量小于20%:每周导尿1次。
间歇性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能够定时排空膀胱,模拟膀胱正常生理功能,降低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UTI)、肾盂-肾炎感染风险,保护膀胱和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是李旭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