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涛 人已读
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室早因为有一定的危害,引起大家更多的关注。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室早室速实
1.什么是室早/室速?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的简称,是指心率自发地跳动。若每次发作<3跳便恢复正常,称为室早,也叫室性期前收缩;而连续3跳或3跳以上成串的发作,则为室速。发作时,心室率通常超过100次/分,甚至达到200次/分(正常情况下60-100次/分)。
在普通人群中,其发病率约为1%-4%。室早/室速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其发生有昼夜节律变化,大部分人在日渐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的时间增多,亦有部分人群在夜间多发。
2.室早/室速有哪些症状?
心悸、胸闷、心跳停搏感;乏力、气促、出汗、头晕、黑曚;不明原因的心绞痛发作。
尤其要注意,部分室早没有明显症状。
3.室早/室速有哪些危害?
多数情况下是少量的早搏在健康人群中影响不大。
症状明显者、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室早负荷过重患者,长期发作可能引起心肌病,心脏扩大,功能下降,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室速的风险较大,最为严重的是,发作时黑曚、晕厥,可能导致意外,部分患者甚至直接诱发室颤、室扑,导致猝死!需要积极治疗。
4.室早/室速的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通过药物作用抑制室早发作。有效率较低,有效者需要长期吃药。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性高,可以消除大部分室早/室速;而用于室早较多的患者。
植入式除颤器(ICD),对恶性室速或器质性心脏病室速预防猝死,终止发作。
5.室早/室速治疗有哪些误区?
室速需要治疗,室早不需要
偶发的室早可为生理性的,没有什么危害,但早搏数量达到总心搏数的10%以上,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功能恶化的可能增加,应及早治疗,而一旦发生室速,均应积极治疗。
只需要吃药,能不做手术就不做
药物对室早/室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发作,但经长期观察,复发率高,且有一定的副作用。
6.哪些室早/室速适合射频消融治疗?
发作频繁的室性早搏(24小时动态心电图>1万次/天);
室早有明显症状,或出现心脏增大等心肌病表现;
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服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
已经接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频繁放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发作性室速患者均应及时就诊。
7.导管消融手术的风险?
手术时间一般1-2小时,导管消融治疗术是微创手术,非常安全,但它和其它创伤性手术一样,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术前医生会将手术的风险和您进行细致的说明。另外术中也会通过一些防范措施将手术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如心电、血压监护、血氧监测,并利用先进的仪器,确保手术顺利的进行。
8.导管消融手术能带来什么益处?
恢复正常的心律;
成功消融能够实现根治,一般手术成功率在80-90%以上;
减少或者消除心律失常的症状,研究发现,即使发作频率减少而未完全消失,仍能够改善心脏功能;
减少甚至告别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依赖;
减少或摆脱ICD放电,提高生活质量。
9.射频消融手术前需要哪些准备?
医生:询问病史、体检;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核磁共振或CT以了解心脏和身体一般情况;通常室早/室速手术前需要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具体停用的时间需要根据药物来定,以确保手术时能够发作。
患者:携带既往的病例,并且告知医生您正在服用药物的清单;如有ICD,请告知医生ICD的品牌;术前无需禁食、禁水(全麻除外),但应避免饱餐;术前摘除假牙;放松心情
10.手术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用药:根据手术情况而定,可能会服用一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来巩固治疗效果,无需口服抗凝药物。
术后穿刺部位护理:术后需平躺以防出血,按照穿刺血管动脉静脉的不同,需要平躺6~12小时,通常改换包扎后就可以下床活动,但尤其是动脉穿刺后,1~2天不要提重物或进行重体力劳动。
术后需关注:局部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热痛?是否有胸部不适?是否发烧、头晕、恶心?
11.如何判断疗效?
导管消融治疗尤其是室早的疗效不是在手术后即刻就能确定。一般均需1-3个月观察期才能明确。届时专业医生会结合症状和心电图等检查加以判断。
本文是张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