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踝关节外侧扭伤的受伤机制和危害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可以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常见损伤,是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运动员或普通人群)。然而,无论指南还是循证医学都缺少对运动恢复方面的研究。某些姿势(如方向的突然改变)、不适合鞋型、行走于崎岖地面、跳跃或跌倒落地等因素可能会超过踝关节的机械阻力,从而导致踝关节受伤。
踝关节急性扭伤最常见的损伤机制是内翻,通常发生在跳跃或扭转之后足外侧缘触地,也可能发生于足固定在地面但身体继续扭转。
这种机制会突然增加内翻和内侧旋转力量,伴随足的背屈或跖屈,产生足够大的负荷导致外侧韧带断裂、产生游离体、骨软骨损伤、前踝或后踝撞击甚至其他韧带与肌腱损伤(如图1)。此时,距腓前韧带往往最先损伤(如图2), 随着内翻与扭转力量加大,跟腓也可能撕裂。单纯距腓前韧带损伤发生率约为65%,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同时损伤发生率约20%。距腓后韧带在内翻机制的扭伤中很少损伤。在踝关节内翻性扭伤中,踝关节外侧韧带完全断裂发生率接近10%~15%。然而其中50%伴随关节其它损伤,例如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下胫腓联合损伤、游离体及骨软骨损伤(如图-1)。

图 1
图 1 右踝关节可见不对称,内翻应力X线表示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其可能的后果被显示,比如内侧撞击(橙色-“接吻损伤”),前内侧撞击(蓝色-“接吻损伤”),和外侧距骨撞击(黄色)。 所有这些都可导致骨刺形成、骨软骨损伤或游离体(绿色)

图 2
图 2 关节镜下显示距腓前韧带残端与腓骨分离图(红箭头)
在发展成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后会进一步出现或加重其他病变,如距骨软骨损伤、踝关节撞击、滑膜炎和创伤性关节炎。而且慢性踝关节不稳会导致关节生物力学的改变,进而增加踝关节扭伤的几率。
反复的“微创伤”将会增加软骨、骨软骨的退变、及前踝和(或)后踝撞击的发生率。在保守治疗失败的情况下,反复扭伤患者可以通过踝关节稳定手术进行有效的治疗。手术治疗目的是恢复踝关节生物力学,提高临床效果。为了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应在韧带手术的同时处理其他合并损伤。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和优化,能够至少达到与切开手术相似的结果,同时还可以治疗大部分合并的病理改变。因此,这种方法越来越受欢迎。
引自赵嘉国主译《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本文是赵嘉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