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胚胎移植1-3次后未孕而分析病历未见到明确原因时应该怎么做?
我们知道,越是不着床,越是生化妊娠和早早期临床妊娠终止,越是和胚胎染色体异常尤其胚胎非整倍体相关,所以,实际上,去除这个因素对于成功率具有极端重要意义。记得在美国生殖年会看到一篇文章后来发在应该是2年前的《孕与不孕》杂志上,文章报道连续移植一个整倍体胚胎,连续三次移植,总临床妊娠率可以达到近95%,再继续移植整倍体胚胎仍然有继续怀孕的,作者因而质疑目前的反复植入失败问题,认为在胚胎是整倍体的情况下,真正的反复植入失败是很少见的,建议将反复植入失败的定义中加入移植整倍体胚胎的条款。
一直认为反复植入失败1/3是胚胎因素,2/3是内膜因素,这是在没有肯定移植的是整倍体胚胎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如果移植整倍体胚胎,或许这个结论就需要更改了。
正是由于无法判断移植的是否是整倍体胚胎,因而无法排除非整倍体胚胎移植导致的不着床, 而越是在卵子阶段,在早期胚胎阶段,非整倍体卵子和非整倍体胚胎率就越高,因而在无法确定移植的胚胎是否是整倍体囊胚的情况下(这显然是目前移植的常态,因为没有指征是不做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的,尤其是移植第三天胚胎的情况下),移植之后1-3次不着床是常见的(即使是移植所谓高质量胚胎后)。如果分析病历,没有发现明显影响着床的因素,就应该继续进行移植,而不是就诊断为反复植入失败而去进行所谓的植入失败的各类检查和治疗,这必然造成不必要的过度诊断和治疗。因而有不少学者倡导repetition overtime进行“治疗”,就是重复进行胚胎移植,只要赶上是整倍体胚胎,就站住了,成功了,而不是用什么各类有关反复植入失败的诊断或治疗手段。
临床上也确实是这样,进行了一堆尤其是什么免疫检查后,结果都正常,或者虽然有个别指标有点异常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但是,有医生或者患者就要求根据这些所谓异常进行治疗,赶上怀孕了,就认为是治疗有效果。其实用脑子稍微想想就知道,前面2-3次移植没有成,是因为没有碰到整倍体胚胎,继续移植,从概率上说,碰到整倍体胚胎的机会是不是比头2-3次移植碰到整倍体胚胎的机会就大些了呢?这个应该很容易想明白吧。
本文是张云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