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视肿瘤营养不良
肿瘤营养不良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功能不全综合症,直接导致患者体重及免疫力的下降、生存时间缩短、死亡率增高;营养不良导致的代谢异常极易引起心理问题、生活质量下降、加重家庭经济负担。据统计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58.2%,而 20%肿瘤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是营养不良 ,因此需像重视抗肿瘤治疗一样,重视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一、肿瘤营养支持治疗的“五阶梯”原则
对于已经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现有的治疗方案多遵循“五阶梯”原则[1]:第一阶梯:饮食指导+营养教育;第二阶梯:饮食+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ONS);第三阶梯:全肠内营养(Total enteral nutrition, TEN);第四阶梯:部分肠内营养(Partial enteral nutrition, PEN)+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PN);第五阶梯:完全肠外营养支持(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由于认知误区、宣教缺乏、抗肿瘤治疗等多种原因导致我国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居不下,治疗率低居不上,一直是患者、医院和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仅仅依靠“外服”营养支持得到的效果有限,如果能探寻一种“内调”新方案,双管齐下,将提升救治疗效。

现有的营养不良治疗“五阶梯”原则
二、重视“肠道菌群”在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
肠道菌群在营养、吸收、代谢、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人体健康重要的“晴雨表”,肠道菌群失调是肿瘤患者的既定特征。近期越来越多研究重视肿瘤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营养不良、恶液质发生相关机制。营养不良会导致肠道菌群种类和多样性下降,导致菌群紊乱,而这种状态又会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

肠道菌群失调与营养不良的关系[2]
在“微生态”视角下,肠道菌群除了影响癌细胞代谢外,还影响营养吸收、激素调控、免疫调节及能量平衡等。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并影响味觉。在放疗、化疗和术后期间,肿瘤营养不良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发生剧烈变化,破坏肠道屏障和免疫稳态,从而影响营养吸收。

肿瘤相关营养不良的机制[3]
三、拯救营养不良新策略:菌群移植+营养支持的整合治疗
重视肠道菌群在肿瘤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作用,基于肠道微生态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重要治疗策略。
粪菌移植(FMT)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恢复正常的肠菌功能及其对营养代谢的影响,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及营养物质利用。洗涤菌群移植(WMT)是发展的新阶段,即基于智能粪菌分离系统,完成菌群分离、漂洗、定量、储存,并选择合适移植途径的技术。其安全性显著优于传统FMT。
这种“内调”方案可以快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恢复营养吸收,配合“外服”合理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营养。

GMP实验室中制备洗涤菌群[4]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微生态医学科于2023年3月17日正式启动“MDT-HIM营养不良整合救治计划”,致力于全生命周期的营养不良的救助,期望通过全国的多中心协作,直接提供“全面发展、整合救治、就近就医”的救治措施。

营养不良整合救治计划启动
参考文献:
[1] 石汉平,许红霞,李苏宜等. 营养不良的五阶梯治疗[J].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5,2(1): 29-33.
[2] Fan Y, Pedersen O. Gut microbiota in human metabolic health and disease. Nat Rev Microbiol. 2021 Jan;19(1):55-71.
[3] Wang. Q, Li. D, Sun. J, Yan. J, Wang. Y, Yang. J, Zhang F. Gut microbiota and cancer-associated malnutrition. Precision Nutrition, 2023 Mar 1: e00033
[4] Y. Wang, S. Zhang, T.J. Borody, F. Zhang, Encyclopedia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a review of effectiveness in the treatment of 85 diseases, Chin Med J (Engl) 135(16) (2022) 1927-1939.
本文是崔伯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