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卫旭彪 三甲
卫旭彪 副主任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

AFP升高:肝癌的警报还是误报?

226人已读

前两月病房发生了一件趣事,一位患肝癌的老兄,手术做得非常彻底,但术后一月复查发现甲胎蛋白(AFP)数值爆表,直接10W+,紧张的不行,我们也非常好奇,但住进来后反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后来追问病史,原来是病急乱投医,在当地输注了“脐带血”,也不知道哪搞来的偏方,还好是虚惊一场。不过,确实对于乙肝患者和术后肝细胞癌的患者来说,AFP的升高常常引起患者的紧张和困惑,对于AFP升高的原因和意义有必要进一步了解。

甲胎蛋白的概念及其升高原因

甲胎蛋白是一种在肝脏、卵黄囊和胎儿肠道中产生的蛋白质,通常在出生后迅速下降至很低的水平。AFP的升高通常与肝脏疾病相关,尤其是肝细胞癌。成人正常AFP范围通常报告为低于10 或20ng/mL。AFP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肝癌辅助诊断血清标志物。中国、日本及亚太肝癌诊疗指南中均将AFP作为肝癌的监测指标。日本肝病学会建议将AFP、AFP-L3(AFP异质体)和DCP同时作为肝癌筛查的标志物。AFP水平超过正常值时,对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但AFP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肝癌,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慢性乙肝患者AFP监测的意义

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AFP的轻微升高可能是正常的,但如果超过正常值,应引起注意。这时,患者通常需要进一步进行B超或MRI/CT等影像学检查。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本身也可能导致AFP升高,最高可达到200ng/mL。因此,AFP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肝细胞癌。对于低水平升高的患者,也可以进一步检测AFP-L3型异质体。依据AFP与小扁豆凝集素(LCA)亲合的强弱程度可分为3种异质体:L1型、L2型和L3型。AFP-L3为强亲和LCA型,由恶变肝细胞产生,通常AFP-L3与AFP之比称为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AFP-L3%大于10%,为阳性。AFP-L3%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AFP低水平持续阳性患者及小肝癌AFP尚未明显升高时早期预报肝癌发生的重要指标。

肝癌患者术后AFP的变化

对于肝癌患者来说,术后AFP的变化需要密切关注。AFP有一定的半衰期,一般为5-7天,术后AFP数值会逐渐下降,但对于一些术前AFP数值非常高的患者(数千或者上万)有时在第一个月甚至第二个月复查的时候,AFP还处在正常值上限,只要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不需要过于紧张。如果AFP已经降至正常范围,但随后复查过程中又开始升高,这可能是肿瘤复发的迹象。然而,对于那些AFP在手术前就不高的患者,AFP的监测意义相对较低。

AFP升高的其他原因

AFP升高的其他原因

除了肝癌,AFP升高还可能与其他情况相关,如少部分胃癌、妇女孕期及某些生殖系统疾病等。有趣的是,也有一些非典型的情况导致AFP升高,例如开篇提到的输注脐带血的情况,会导致AFP数值异常升高,但影像学检查无法发现问题。


总的来说,AFP是一个需要细致解读的指标。对于乙肝患者和肝癌患者来说,了解AFP及其异质体的变化对于疾病的监测和管理至关重要。在AFP升高时,应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卫旭彪
卫旭彪 副主任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