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幽”抗“幽”胃才无忧
1.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 (通常说的Hp)是一种寄生在胃内的细菌,粘附于胃黏膜以及细胞间隙,即可引起炎症。Hp感染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目前我国感染率约50%。
2.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主要包括:口-口传播(共用餐具、水杯等)、胃-口传播(胃里反流到口腔)、粪-口传播(幽门螺杆菌可随大便排出)等,这些情况容易感染:进食了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水或食物、聚餐传播、接吻传播、母婴传播等。
3.幽门螺杆菌常见的症状是什么?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有的会因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打嗝)、口臭等,如不经治疗,少数患者会慢慢演变直至胃恶性肿瘤。
4.什么时候需要检测幽门螺杆菌?
有上述消化道症状,或患有消化道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上皮内瘤变,以及存在胃癌家族史的人,最好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目前C13和C14呼气试验,是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杆菌检查“金标准”,也是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最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没有交叉感染风险,只需要吹两次气就可以了。
5.为什么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系列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它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几乎均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②感染者中约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③感染者中约5%-10%发生消化不良;④感染者中约1%发生胃恶性肿瘤。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与正常人群相比可增加4-6倍!
6.什么情况下需要根治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不经治疗很少痊愈,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时,其他成员感染风险增加,但是否感染也与接触的亲密度和遗传背景有关。
建议:
成年人 尽量根除。尤其是年龄大于35岁、有胃癌家族史、有胃病史的感染者。
儿童 根据风险评估
①必须根除治疗:有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
②可考虑根除治疗:有慢性胃炎、胃癌家族史、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计划长期服用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监护人或年长(12~14岁)儿童自己强烈要求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
老年人 先评估身体状况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常同时患有多种其他系统疾病、合并用药复杂,因此,在根除治疗前,应评估风险获益,选择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7.如何进行根除?
目前我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治疗方案为含铋四联疗法,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生素。每日2次,连服10日或14日。停药一个月后复查C13或C14。
由于但幽门螺杆菌很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因此首次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建议消化内科专科就诊治疗。
8.根治幽门螺杆菌后可获得哪些益处?
①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相关症状基本缓解;②慢性胃炎的风险可降低73%;③消化性溃疡的年复发率可降低至5%以下;④胃癌的发生风险可降低39%。
9.日常如何防护?
理论上说只要不让这种细菌进入口中就可以预防,但这能让人群普遍感染的细菌自然有生存的策略,那就是容易互相传染。光自己预防幽门螺杆菌还不够,家人同时治疗、碗筷消毒、分餐、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换牙刷、多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是预防该菌感染最关键措施。更是要摒弃用嘴对嘴的方式给婴幼儿喂食或将咀嚼后的食物给孩子吃的习惯。
根治后的患者一样也要注意预防再次感染,主要是预防日常亲密接触再次传染,因此,家人一同治疗是避免相互传染、再次感染的关键。
本文是仝世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