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睡不好,全家都不安?儿保医生来支招
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经常会有家长倾诉:“我家宝宝抱着睡很安静,一放下就会醒”、“我家宝宝夜间睡不安稳,老是翻来滚去的,有时还闭着眼哭”…… 作为儿童保健科医生,每一天都会被问到孩子睡眠不好的各种情况。频繁夜醒不仅孩子休息不好、影响生长发育,也太费爹妈了,怎么办?

睡眠问题是父母普遍关心和咨询的焦点问题。有睡眠问题的婴幼儿,可能会增加儿童睡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青少年焦虑、抑郁等相关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风险。
那现在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婴幼儿睡眠的那些事。
要解决宝宝的睡眠问题,首先我们先看看宝宝应该睡多久?

(注:表格的睡眠时间建议包含白天小睡的时间在内一起计算,是指相应年龄孩子睡眠时间的“平均”估计值,供参考,具体睡眠作息时间需因人而异)
除了计算睡眠时长评估,还要注重孩子实际的睡眠质量好不好。
以下有几个评估孩子睡眠质量的小方法:
1观察孩子睡醒后的精神状态:如果睡醒后表情开心愉快的,代表睡眠质量良好。
2看看孩子是否能在早上预期时间自然醒:如果可以的,代表睡眠时间充足。
3对比孩子周末和平时的睡眠时间:如果周末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平时,说明孩子平时的睡眠时间不够充足。
4观察孩子在下午或者睡前时间段的表现:如果孩子容易表现情绪不佳、烦躁、爱发脾气等,表明孩子近期的睡眠时间不足。
那么,到底哪些原因会导致宝宝睡眠不安稳呢?又有哪些对策解决呢?
一、睡眠环境:声音嘈杂、亮度大、室温太热或太冷、衣物穿的太多或包被太紧、有蚊子、尿裤湿脏了等,都会引起宝宝不舒服,从而影响睡眠。
对策:低噪音;室温保持在26~27℃为宜,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白天不必过度遮蔽光线,夜晚睡后应熄灯;不要穿的太多及包被太紧;注意夏天科学驱蚊;检查尿包,湿脏了及时更换。
另外: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惊醒:这个也是环境因素的一种,主要是怀抱和床上的温度不一致造成的,床上相对还是凉,宝宝会比较敏感觉察温度的变化。
二、抱睡后放下宝宝的方式不正确:
把宝宝放到床上时,如果先放头,头部位置低会产生惊跳反射的坠落感,引起宝宝惊跳反射而惊醒。
对策:放宝宝下床时要又轻又缓慢,先让宝宝的屁屁着床,这时观察宝宝的反应,看到没有醒后再慢慢把宝宝的头轻轻放下,然后继续观察没问题后,最后抽出我们的手。

三、睡眠姿势:长期趴睡等不良睡姿。
对策:1岁之前在预防溢奶的基础上宜仰卧位睡眠,或者适当时侧身及斜坡式仰卧位防吐奶,不宜俯卧位睡眠,直至婴幼儿可自行变换睡眠姿势。
四、睡眠节律紊乱:日夜颠倒,白天睡眠时间大于夜间睡眠;或者夜睡过早,入睡时间早于晚8点前。
对策:帮助宝宝逐渐建立睡眠昼夜节律:自宝宝3-5个月龄起固定白天和晚上的就寝时间,帮助宝宝识别白天和黑夜的差别;下午不要睡太长时间,夜晚入睡前应保持4小时以上清醒时间,逐渐实现生物钟与外界环境同步。
五、肠胀气/肠绞痛:
肠胀气的宝宝一般夜间哭闹多,肠绞痛时宝宝会表现出表情痛苦、身体扭动、两腿蜷曲,并发出使劲的嗯哼声。肚子不舒服了,肯定睡不好。
对策:物理手段如飞机抱、踩单车动作、胃肠按摩;外贴肚脐贴;母乳喂养妈妈饮食禁忌;使用排气通便益生菌;如有乳糖不耐受的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制剂等。

六、胃食管反流:
新生儿的胃是水平的,容量小,宝宝在平躺时,胃中的胃酸等很容易反流到咽喉、口中,形成刺激,容易惊醒。
对策:喂完奶后不要立刻放到床上平躺,要竖抱、拍嗝一会,有些孩子需要竖抱时间长一些的,可以把宝宝放置在倾斜30°到45°左右的斜坡枕上睡一会。
七、过敏、湿疹等皮肤问题:
过敏/湿疹、或者天气干冷时皮肤干燥了,宝宝会感到瘙痒不适,影响睡眠。
对策:单纯干燥时多涂润肤乳保湿;根据皮炎、湿疹情况选择氧化锌乳膏、地奈德乳膏等对症处理;症状反复的找儿保医生评估过敏、皮肤情况再针对性处理。

八、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宝宝没有坚持足量补充维生素D、奶量不足或者吸收不良、母乳喂养妈妈没有补钙等,可能会导致宝宝体内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紊乱,引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产生如夜惊、多汗、骨骼畸形、睡眠不安等相关症状。

本文是李勇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