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智会 三甲
李智会 主治医师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生殖中心

多囊卵巢一定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吗?您的多囊是正常还是异常?

794人已读

几乎每天的门诊上都会遇到“多囊”的患者:

15岁的小姑娘因为月经紊乱,做完B超,诊断“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陪同的妈妈一脸焦虑:医生啊,我孩子是不是多囊啊,以后会不会不能生育啊?

25岁的育龄期女性因为不孕,B超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医生,我是不是多囊?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不怀孕的?”

25岁的育龄期女性,拿着性激素报告单,FSH 5mIU/ml;LH 11mIU/ml……或者睾酮T 0.98ng/ml……“医生,我LH好高啊,我看网上说LH/FSH超过2了,我是不是多囊了?”

20出头的小姑娘口罩一摘:医生,我有好多痘痘,小胡子也好明显,我是不是多囊?

也有30来岁的女性,到诊室就在诉苦:医生,我上个月还好好的,这备孕二胎呢,查了个性激素六项,诊断说我有多囊了……

等等,类似的情况,几乎每天都能遇到。“多囊”困扰了相当一部分人,也吓住了相当一部分人,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多囊”的问题。

一、什么是多囊卵巢?

超声报告单上常见这样的诊断:卵巢多囊样改变。那么:这是正常还是异常?

PCO = Ploycystic Ovary,翻译为“多囊卵巢”,是超声检查对卵巢形态的一种描述。超声下诊断标准为“至少一侧卵巢内卵泡数量≥20个”或者“超声下每个切面内卵泡数量≥10个”,这是一个具体的诊断标准,但实际检查中,还存在一个现实因素:做检查的B超医生可能会基于经验或印象来大概判断卵泡个数,而不会去细致地数一数到底有没有达到10个或者20个。所以说,某些时候,超声报告上的“多囊”也许只是检查医生的一种印象,而非真实情况。

在正常排卵女性中有1/7-1/4的人存在PCO,约1/4-1/3的青少年存在PCO。也就是说:正常年轻女性也可有PCO,但月经和排卵都是正常的。这种的“多囊”更多的是卵巢储备功能好的一种表现。

二、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英文全称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缩写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影响的生命跨度可以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发生率较高,占约10%左右的育龄期女性和30-40%的不孕患者。

顾名思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它是一个综合征,或者说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由多种紊乱引起各种改变/症状的总称。

2003年的诊断标准需要有以下三点中的两点,其中第一点必须满足:1. 月经稀发或闭经;2. 性激素显示睾酮升高或有高雄激素的表现,比如多毛、痤疮等(注意排除其他引起高雄激素的疾病);3. 超声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单侧卵巢),注意对青少年不适用。

2023年新的诊断标准:排除相关疾病后仍存在以下两种情况:(1)临床/生化高雄;(2)排卵障碍;(3)超声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如果同时存在月经不规律和高雄,则无需超声或AMH;青少年需要同时存在高雄和排卵障碍,超声和AMH特异性差不考虑。【注:月经不规律:初潮后3年至围绝经期,周期<21天或>35天;或<8个周期/年】。

PCOS的核心问题是:排卵障碍。对于排卵正常的女性,不管B超下有没有“多囊样改变”,其一定不是PCOS。

三、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多囊卵巢≠多囊卵巢综合征,二者没有等同关系。

正常育龄女性20-30%存在“多囊(卵巢)”。“多囊(卵巢)”也可见于下丘脑性闭经、高PRL血症以及分泌生长激素的肿瘤等。如果月经基本规律,排卵正常、没有血雄激素升高或多毛、痤疮等临床高雄症状,仅仅B超发现“多囊卵巢”,一般不认为是异常的。也就是说:仅有B超的“多囊样改变”,而没有排卵障碍或者高雄激素的女性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四、我的AMH高,就是多囊吗?

AMH(抗苗勒管激素)一般由卵巢内2-8mm窦卵泡的颗粒细胞产生,其确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卵巢内窦卵泡数量。

在2023年《PCOS评估和管理国际循证指南推荐建议》中也确实新引入了AMH代替超声。但AMH不是诊断PCOS的必要条件,而且由于检测本身无法做到很好的规范、同质,所以暂时尚未明确某一个具体的数值作为诊断。此外,月经初潮8年以内的女性本身可能存在“超声下卵巢多囊样改变/PCOM”和高AMH,所以不建议用。

五、我的LH高或者LH/FSH≥2.5,就是多囊吗?

LH从未作为PCOS的诊断标准,无论是在2003年诊断标准还是2023年更新的诊断标准,均未提示LH的问题,也未提及FSH或LH/FSH的问题。

之所以有的时候会有医生提及“LH高”或“LH/FSH高”,是因为在正常排卵女性自然周期中,月经期FSH略高于LH,这样有利于卵泡的发育。从卵泡发育的基础理论来说,卵泡发育初期LH不发挥作用,所以LH高低均不影响。

因此,LH高,或者LH/FSH≥2.5,或者其他提示的睾酮之外的性激素异常,均跟PCOS无关。

六、“多囊”该怎么治?能不能治好?

对于任何一个被告知有“多囊”女性,随之而来的第一个问题:该怎么治?能治好吗?

前面已经详细区分过,一般被告知的“多囊”,有一部分仅仅是“多囊样卵巢(PCOM)”而非“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对于PCOM,多数无需处理,更多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卵巢功能好的一种表现。而对于PCOS,因为存在排卵障碍,所以必然表现为月经紊乱或怀孕困难。

针对出现的问题,治疗目标也就很清晰。如果无生育要求,那就只是解决月经紊乱带来的困扰;如果有生育要求,对女方来说,怀孕的前提必须要提供一颗卵子,而PCOS的核心问题是排卵障碍,所以治疗上就是促排卵。但以生育为目的的促排卵治疗是一种医疗干预,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胡乱自行使用促排卵药物。

对于无生育要求的PCOS,因为没有正常排卵,所以表现为月经紊乱,因此治疗的核心首先是调整月经。有两种方法:(1)如果需要每个月都定期有“月经出血”,可以服用短效避孕药,比如达英35、优思明或优思悦等;(2)如果对是否每个月有“出血”无所谓,可以每超过60天未来月经时服用孕酮类药物剥脱一次子宫内膜,避免长时间子宫内膜生长带来的增生甚至癌变风险。

七、我吃药就来月经,不吃就不来,是不是对药物依赖了?

好多人会有疑问,比如用地屈孕酮或黄体酮“催来月经”,一旦不用药,还是不会来月经,担心是对药物有依赖?这是正常的。因为PCOS一时半会儿不会轻易恢复自主排卵,一旦没有排卵,就没有来月经所需的孕酮,这个时候如果不靠药物补充,就不会来“月经”。所以说,地屈孕酮或者黄体酮的补充,只是填补身体所需的空缺,而不是所谓的药物依赖。

八、吃避孕药或者黄体酮让我更胖了?

避孕药,比如达英35、优思明或优思悦,其本质就是少量的雌激素和高效孕激素,高效孕激素会抑制排卵,所以起到避孕的效果。而其本质是因为每天都在补充雌孕激素,等于已经在模拟人工周期,所以避孕药同时具备调整月经周期的效果。

避孕药或者天然黄体酮,由于具有一定的盐皮质效应,有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作用,服药期间可能会有轻微的“发胖”,但这个“发胖”不是脂肪或肌肉的增加,而是水分的潴留,停药之后随着水分的排出,很快就恢复原来的状态。

九、“多囊”怎样才能根治?

很多人被告知或诊断为“多囊”后,都会普遍认为自己得了一种可怕的疾病,自然都会去想:该怎样把这个病治好?

根据前面的叙述,辨别不需要处理的“多囊卵巢/PCOM”之后,可以说就是疾病状态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了。

前面也说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综合征,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种症状的综合,除了核心的排卵障碍之外,还有代谢障碍等,比如常见的胰岛素抵抗等。目前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与其说是“治疗”,倒不如是“管理”更合适。治疗原则上:以问题为导向,也即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月经紊乱,调整月经;排卵障碍、生育困难,那就促排卵。对于其他的问题,比如胰岛素抵抗、甚至血脂、血糖的异常,更多也更重要是靠生活方式的调整。所谓的药物治疗,更多的是靠药物对症解除最明显的症状之后缓解患者本身的思想压力,从而为生活方式等基础状态的调整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信心。

说到如何根治上:它是一个综合征,是一种“疾病状态”,所以没办法靠某一种药物或者某一种方法彻底根治。所以就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吃了三个月避孕药,“月经”也准了,但一停药,慢慢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确实如此,这其中就是因为太过于相信或依赖药物的对症治疗效果,而忽略了生活方式等基础状态的调整。

十、“多囊”是不是不能自然怀孕?

多数人,当被告知“多囊”之后,似乎就被判了“不会怀孕的死刑”一样。实际上,“多囊”的患者哪怕是疾病状态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非常容易怀孕。

原因很简单:“多囊”意味着卵巢内“卵多”,只要有卵就有怀孕的资本。而PCOS之所以自然怀孕有困难,是因为在不干预状态下,PCOS存在排卵障碍,没有正常排卵当然也就无法受孕。但排卵障碍很容易纠正,这也就是所谓的促排卵。一旦排卵问题纠正,怀孕的问题基本就解决了。

十一、“多囊”是不是更容易流产?

有的人会认为“多囊/PCOS”更容易流产,是因为认为PCOS患者卵子质量欠佳,黄体功能会存在不足的情况,所以更容易流产。

实际上,现有数据或观点并没有明确这一点。依然认为促排卵纠正排卵障碍之后其他同自然状态下卵泡发育完全一样的。而且现在普遍在排卵后都会预防性给与黄体酮或地屈孕酮做黄体支持,几乎不存在黄体功能不足。也有专家认为来曲唑促排卵之后,GnRHa扳机(破卵)甚至完全不需要黄体支持。

pdf_link
李智会
李智会 主治医师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生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