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阮孝国 人已读
作为学习西方医学的麻醉科医生,重新认识和学习“颊针”----针灸,多少让人匪夷所思,今天就讲下学习“颊针”的心路历程,同时带领朋友们了解一下“颊针”的真实世界。
颊针16个原穴侧面定位图
对于“颊针”我只能说是一小白,最开始接触是在同门师弟的朋友圈里,师弟应用“颊针”治疗急慢性颈肩腰腿痛效果显著,于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原来中医针灸还可以这么做。于是买了王永洲教授所著“颊针疗法“一书,并留意了麻醉圈掀起了一股“西学中”热潮,这里的中就是“颊针”。
王永洲教授所著
后来我们科室开展了麻醉治疗与睡眠门诊,慢性顽固性失眠群体庞大,然而对于慢性顽固性失眠患者来讲目前有效治疗手段甚是缺乏,我们从最开始的睡眠滴定到认知行为疗法,再到星状神经节阻滞,无非也就三招两式,对于纷繁复杂的收治群体来讲显得捉襟见肘,如何丰富治疗手段既是临床需求,也是我们内心渴望。
习修上乘功法解决大众需求
那么“颊针”是怎样一种治疗方式?施治范畴有哪些?本期内容做一下介绍!后期再分次科普相关病历以及原理。
什么是“颊针”?
颊针疗法是通过针刺面部特定部位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疗法,该疗法以生物全息理论、大三焦理论、心身理论为核心,以中、西医学及心理学等公共知识为基石,认为面颊部存在着一个涵盖整个人体的全息微缩系统,针刺面颊局部能够防治全身疾病,以安全、无痛的方式精准化治疗全身疾病,适用于全科治疗。该疗法是由王永洲教授及其团队于20世纪90年代发明的一种针刺疗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研究总结出来的一套全新微针体系理论。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颊针对疼痛性疾病的效果明显,即时止痛率可达72.5%,对黄种人、黑人、白人均有效。
颊针示意图
他们认为:面颊部有一个覆盖着整个人体的全息微缩系统---颊针系统。颊针系统主要以全息理论、大三焦理论及心身理论为基础,以分布于面颊部的十六个特定穴位分别对应躯干、三焦、头身、和四肢。
颊针疗法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
颊针由16个穴位组成,适应症有三种,全息面治疗颈肩腰腿痛、三焦面治疗内脏疾病、全息和三焦联合治疗心身性疾病。
第一个全息层面:
以四肢脊柱部位的急慢性疼痛为主。
首先是各种软组织损伤引起的急慢性颈肩腰腿痛,这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包括一部分复杂的颈椎病及腰间盘突出、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病等。
第二个是三焦层面:
以脏腑功能紊乱为主的三焦层面疾病。
例如:胸闷、心悸、咳喘、痰多、乳房胀痛、胃痛、泛酸、烧心、腹胀、腹泻、便秘、尿频、尿急、痛经等,部分与内脏疾病相关联的颈背腰骶痛。
第三个是身心层面:
以心理性疾病和疑难复杂疾病为对象的心身层面。
例如:各种应激综合征、抑郁症、焦虑症、烦躁、紧张、情绪化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类风湿、内分泌疾病、顽固性皮肤病、慢性过敏性哮喘、顽固性失眠、记忆衰退、老年痴呆、头痛、偏头痛等。
颊针疗法治疗过程安全吗?
颊针治疗过程疼不疼?风险大不大?这可能是每个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我们看一下颊针是怎么进行的。
颊针疗法是采用0.16mm×15mm的专用不锈钢一次性针灸针,比头发丝稍稍粗一点,针刺时有利于避开面部血管和神经,并且采用管针技术轻轻拍打,即可完成进针,达到无痛化进针目的。针刺深度依据病情而定。进针后,手下出现阻滞感时即可停止进针,颊针针刺时不要追求出现传统针刺的酸、麻、胀、痛等针感,而是根据病例靶点的变化,调整针的方向和深度,留针20-40分钟。留针期间需配合运动疗法,让患者活动痛处,为增强疗效,可通过增加针刺深度、改变针刺方向、增加针数等进行调针。治疗期间不能进食或交谈,以防止滞针、针体滑落等。
针刺图片
最近我们在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时候也遇见了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后出现神经损伤,扭头活动时头部像电击一样,给予颊针治疗,立竿见影症状好转明显,也期待睡眠有明显改善的作用。
星状神经节术后神经损伤颊针治疗
总之,在睡眠麻醉创新治疗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有荆棘那就披荆斩棘;有波折那就推倒重来;有故事那就一起分享;有收获那就祝你和家人幸福;更有我们麻醉睡眠门诊治疗团队陪你一起前行,不离不弃!
线下就医地址: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治疗与睡眠门诊 3号楼4楼。
本文是阮孝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