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沈晓龙 三甲
沈晓龙 副主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脊柱外科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手术)优缺点

1515人已读

微信公众号:晓龙的科普小站,里面有详细介绍和典型病例。

一、优点:

  1. 保留颈椎活动度

这是前路或后路固定融合术所不可企及的,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不跨越椎节,椎间相对活动不受影响,属于非融合手术,术后对患者的低头、后仰活动功能影响不大。

术前颈椎低头后仰有27°的活动范围,术后有 24°的活动范围,颈椎活动度基本没有丢失‍‍‍‍‍


2. 直接减压+间接减压,有双重减压效果

直接减压: 来源于脊髓前方的致压物(椎间盘、骨赘、后纵韧带等)将脊髓压迫并向后推移,脊髓在椎板、椎间黄韧带处受到阻挡,前方压迫越重,后方结构对脊髓的阻挡就越重,后路手术可以直接去除椎板、黄韧带对脊髓的阻挡作用,起到了直接减压作用。

间接减压: 脊髓向后方漂移,从而缓解或解除了脊髓前方的压迫,这样的漂移作用起到了间接减压效果。这种漂移的间接减压作用在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尤为重要,理论上,椎管扩大越明显,脊髓向后方漂移的空间就越充足。



C1-6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脊髓向后明显漂移,脊髓前方、后方得到充分减压,脊髓四周无任何致压物存在‍‍‍‍‍‍‍

C3-7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脊髓向后明显漂移,脊髓前方、后方得到了充分减压,脊髓四周无致压物存在

上述2个病例足以说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有强大的漂移能力、 椎管扩大成形术对脊髓的减压作用是理想的、有效的。

3. 手术风险小

后路手术中损伤脊髓、大血管的风险较前路小。对于严重后纵韧带骨化的手术风险,较前路大大降低。可以这样认为:骨化程度越重、骨化范围越广, 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减少手术风险的优势就越明显。

8个椎板的扩大成形,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该优势是前路手术无法做到的

4. 并发症少

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并发症有:C5神经根麻痹、脑脊液漏、轴性颈痛等,并发症比较少见。

5. 神经功能恢复好,术后恢复快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安全、可靠,减压效果好,已广泛应用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国外大宗病例的长期随访已经证实: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二者没有差异,该观点得到了一致认可。

尽管后路切口较前路大且深、肌肉韧带组织破坏相对较多,但后路的痛觉不敏感,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后路手术不影响患者下地活动等日常生活,恢复快。

6. 上颈椎、上胸椎的手术优势无可比拟

当严重后纵韧带骨化影响上颈椎C1、2或上胸椎T1、2时,相对于前路手术,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优势就更加凸显出来,手术范围越大,优势越明显。

前路手术对于C2水平骨化的减压效果比较差,对于C1更是无能为力,至今没有前路C1减压的技术出现。前路手术对T1减压偶有报道,对T2减压的报道极其罕见,由于前方胸骨的阻挡,T2的显露非常困难,甚至显露不了,此时需要做胸骨劈开显露T2,手术创伤及风险大大增加。


我微信公众号:晓龙的科普小站,里面有C1开门、T2开门的病例,临床虽不多见,但手术比较常规,手术创伤及风险不大。C2、T1的开门我们做了很多,比较常见。上颈椎、上胸椎开门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这也进一步证实了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强大神经减压效果。

C1开门术后,至今没有C1前路减压的技术

C2-T2开门术后,C2-T2 前路减压技术鲜有报道,即使有也是存在诸多问题,如:手术创伤过大、并发症过多、颈椎长节段融合活动功能丢失、固定钛板可能需要提前定制、固定强度不足需要长时间卧床或佩戴支具等


7. 降低二期做前路手术的风险

后路术后如果患者恢复不理想、需要二期做前路手术,由于后路术后脊髓已向后漂移,脊髓前方的缓冲空间增大,这样就降低了前路手术对脊髓的干扰刺激,降低前路手术脊髓损伤的风险。同时,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是非融合手术,对颈椎功能如活动度等影响不大,如果前路、后路都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后路手术。


二、缺点:

  1. 致压物还存在,有继续增大可能

文献中致压物明显增大的报道鲜有报道,相反的是,多数报道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在磁共振影像上前方致压物有缩小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椎管扩大后硬膜张力减小,造成致压物相对缩小的假象。 这种假象普遍存在,今后我会进一步科普。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突出物有缩小假象‍

2. 切口容易脂肪液化

后路手术切口较前路大、深,部分患者脂肪层厚,术后容易发生脂肪液化影响切口愈合,但一般换药1~2周会愈合。



沈晓龙
沈晓龙 副主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