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沈晓龙 三甲
沈晓龙 副主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脊柱外科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优缺点

486人已读

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优缺点

优点:

1. 微创

单间隙手术的创伤最小,切口小、肌肉间隙入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前路融合术在1~2间隙颈椎疾病中优势明显。

2. 减压效果好,直接减压+间接减压,有双重减压效果

直接减压:颈椎病中大多数的致压物来源于脊髓前方(椎间盘、骨赘、后纵韧带等),前路手术直接去除脊髓前方致压物

间接减压:前路术中通过平行撑椎间隙、扩大椎板间隙,从而使皱褶的黄韧带紧张、复位,起到间接减压作用,间接减压作用对脊髓前后受压的“钳夹型”颈椎病比较适用,对于黄韧带骨化没有作用。

我们提出的新技术: 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锥状减压融合术,有3个核心步骤:充分恢复椎间隙高度、充分去除椎体后缘骨赘、钩椎关节大部分切除的椎间孔成形。恢复椎间隙高度, 可以使椎体间平行撑开、椎板间间距增大,起到了间接减压的效果。充分去除椎体后缘骨赘、钩椎关节大部分切除的椎间孔成形,是对脊髓神经根的直接减压作用。该创新技术对脊髓神经根有强大的直接减压、间接减压作用。

3. 神经功能恢复好,术后恢复快

鉴于上述2个优点,前路手术具有:神经功能恢复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4. 矫形

这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所不可具备的,对于颈椎有明显后凸畸形的患者,前路融合术可以达到理想矫形效果。如果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明显后凸畸形,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可能不会有理想的脊髓后移,此类病例建议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

我们的新技术: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锥状减压融合术,前路手术直接去除致压物,平行撑椎间隙、扩大椎板间隙,皱褶的黄韧带紧张、复位,起到间接减压作用。同时矫正曲度,起到矫形的作用

如果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轻度或中度后凸畸形,可尝试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对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漂移、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预测,文献里有K线理论,我们认为此理论存在诸多不合理情况,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脊髓后方压迫评分(PCS)理论,PCS评分小于6分不建议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6~8分,前后路均可考虑,优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大于8分,建议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PCS可准确预测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K线理论科学、合理。在PCS理论的支持下,我们对合并后凸畸形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在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神经功能得到理想恢复。PCS是我们手术方案选择的重要理论参考。‍‍‍‍‍‍‍‍‍

PCS的测量方法

PCS的作用

K 线阴性(按照K线理论该病例将术后恢复差,不建议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PCS评分9分(大于8分预测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我们采用后路手术,术中使用了我们的最新技术:单侧显露技术

该病例如果参考K线理论需要做前路减压融合术或后路椎板切除联合钉棒固定融合术,然而,我们采用了我们的PCS理论,术后脊髓减压非常充分,无任何致压因素的存在,还保留了颈椎活动度,该病例是幸运的。应用我们创新的理论和技术,患者得到了理想的恢复、手术的创伤减少近一半、颈椎的活动功能得到了保留,这足以看出,关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我们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已经超越国内外其他学者,达到了国际最尖端、最顶级水平。



缺点:

1. 颈椎活动度丢失

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手术范围内的颈椎活动度完全丢失,1~2节段的融合术,颈椎活动度丢失不明显,3个及以上节段的融合术,颈椎活动度丢失明显,部分患者会有明显低头受限不适。

术前低头后仰颈椎有21°的活动范围,术后低头后仰仅存5°的活动范围,颈椎活动度基本丢失

2. 并发症多见

常见并发症有:吞咽不适或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轴性颈痛、C5神经根麻痹、脑脊液漏、血肿、假关节、邻近节段退变等。

术后早期最常见、最普遍的并发症就是吞咽不适或吞咽困难,有文章报道术后一过性吞咽困难发生率可达80%。

前路术后可产生颈后慢性酸痛,即轴性颈痛。颈椎活动度丢失,颈后肌肉韧带、小关节的运动功能丢失,会产生慢性颈痛。

邻近节段退变是所有融合术都可能存在的弊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应力增加,可能会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内植物并发症常见。前路术后的骨性融合需要一段时间,术后2年不融合的病例时有发生,植骨融合前,钛板、螺钉等内植物可发生松动、甚至断裂可能。

前路术后常见并发症可参考我之前发的公众号文章:颈椎前路手术方式与常见并发症。




沈晓龙
沈晓龙 副主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