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思考
发表者:陈贤楠 人已读
再议儿科感染相关性疾病--转发6年前我的微博文章
新年伊始,近期儿科门诊仍出现不少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病人,有的3个月内出现5次以上发热,有的1年-半年来反复被诊断“肺炎”、“支周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混合感染”等。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分类,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和SAA(血清淀粉样蛋白a)呈现中度或明显升高。患儿多为3~13岁的幼儿和学龄、青少年为多。对门诊这类患儿,如何下诊断引发我持续思考。当前的诊断名(至少是门诊的诊断)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学理论信息的飞速发展。试问:上述常见的诊断名,如何回答疾病的病因、病灶和病机?这种状态导致治疗和应对的混乱状态。是否应用抗生素?是输液抑或口服?是一种还是二种抗生素联用?如何设定疗程?患儿如何隔离?家长如何决定就诊频度?又如何防止交叉感染 再被传染?针对上述问题,传统的医学理论已经无法给予明确回答。以致我经常的回答是:《斟酌一下吧 临床判断和治疗方案精确性(如慢性咳嗽、喂养方式)都是有限的,有概率性个体 性。医生的思路也是要有弹性的,家长也要摸索实践啊!》,或者说:《咳嗽的问题,按中医理论:五脏六腑皆今人咳,心/身、内/外因、感染/过敏/气道高反应等均可引咳。慢性咳嗽: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但什么是“标”、什么是“本”?需要 辨证逻辑和系统思维。需要把医患视为联盟关系,为此我重新找到16年前在我的微博发布的音频转文字。题为:“儿科门诊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诊治实践思考”。目的是提醒医患双方都来思考儿科感染问题,探寻改善应对儿科医疗的紧张状态。
附:
《陈贤楠教授2018.1.13在”贝年级亲子健康”直播的音频转文字稿(4)》
八、挑战与思考(1)—问与答(简略)
孩子经常感冒发烧是不是免疫力太低?免疫力是双向的就是免疫平衡,过了不行低了不行,平衡是机体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达尔文医学他就是这么讲的,从人类的群体来讲,得病是人类进化过程当中付出的代价,是自然的选择,病自己好了这样的基因免疫状态就是好的。 免疫系统它不光是一个拮抗,一个战场。从健康医学,从微生态医学来讲,我们更愿意把免疫系统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是一个共生系统,是一个后花园,正常微生态的微生物群它是帮助人体代谢、营养、免疫应答,是机体非常主要的一个生力军。(以下简略)
肺炎是不是一定要输液,输液到底输多少次转口服,如果不是哮喘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性的雾化到底多少次怎么配伍,这些问题要留给医生去解决,家长自己的态度应该是跟医生合作,慢性病治疗的原则是医患共同决策,
九、挑战与思考(2)-- 存在的问题(简略)
现在为什么呼吸道感染那么多,或者说常见病复杂化了,常见病慢性化了,这两种现象,一个是从群体来讲是人类进化过程与微生物所谓的人类与微生物的军备竞赛,微生物它要生成它要不断地变异,人类想消灭这个致病菌,你不断的出现新的抗生素新的抗病毒的药,那么就促进了促使了耐药细菌的产生,病毒的基因突变,所以这种发生率增高,常见病的复杂化慢性化,医学理论是要反思的,存在着问题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今天推出来健康医学理念来讲解儿童呼吸道感染,人们现在就在思考生命本质是什么,疾病的本质是什么。
传染跟感染是有区别的,这个是家长分不清,医学界传统的也分不清,以前把传染科误叫做感染科,现在又回来了,要重新成立传染病科,证明医学在反思,不要把所有的传染都说成感染,也不要把所有的感染都跟传染等同起来。免疫炎症、感染、过敏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叫元概念,是近代医学向现代医学过渡中在从新思考的概念,需要更新的问题。家长存在的误区一个是认识偏倚,牵涉到育儿观、医学观、疾病观的问题,还有刚才说的免疫力的问题。还有一个炎症概念,大家把抗生素叫做消炎药那是不对的,炎症分感染性炎症与非感染性炎症,感染性炎症又有细菌性炎症,病毒感染的炎症,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的炎症,不对病毒引起的炎症,也不对非感染引起的炎症。我的建议就是常见病不要去追求确诊,对慢性病不要纠结是不是落病根,怎么就诊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是非得到三级甲大医院,有的可以到社区,是看专科还是看全科,儿科发烧可以看普内科、全科,也可以看感染科、呼吸科、消化科。幻灯片里面中间我的建议,常见病不追求求确诊,(从健康到疾病)本来就是一个线型(连续)的,但(发生发展)可以是非(线性)系统过程,这个大家慢慢体会。常见病不追求确诊,慢性病不纠结落病根【其中逻辑学基础待以后阐释】,就诊不一定选择三级甲医院,否则还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就诊选专科好还是全科好,这完全是要个体化的,也要看就诊当时所在地方的医疗体系,比如说小儿发烧呼吸道感染,既可以看全科,儿内科,也可以看儿科的呼吸科、感染科、过敏反应专科也可以看中医,关键是就诊的频次不要过度。
十、小结
今天的重点:当前的医学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是从近代医学向现代医学过渡的时代。我们不要被信息所困惑,现在是从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的过渡,是一个健康医学的时代。医生看病要有智慧,病人看医生也要智慧。医生如何给就诊的病人下诊断,可以用传统(思维)这么下诊断,但是当传统诊断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你就应该换一种思维,就是换一种疾病的模式。传统的医疗的模式就是生物医学的模式,光看到解剖学的,光看到病原体的,而不知道社会心理生物学这三个因素都在影响一个疾病。病人如何找医生,刚才说了如何就诊,如何理解医生下的诊断,医嘱,这个也是非常要注意的。当前任务,医生需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而且要创立一些疾病诊断的分类体系。病人要注意就诊的利弊,权衡利弊,养育过程保护与锻炼是要去平衡的。
当前流感病毒的流行,传染跟感染是不一样,传染病跟感染病不一样,传染的流行和交叉感染是不一样,传染是致病菌,它是其他(异种或同种)宿主内的微生物侵袭到人体内,我们的禽流感,我们的SARS,我们的HIV艾滋病,包括甲/乙流感 怎么来的,可能是其他异种宿主中的微生物传给人类的,这种是叫传染或外源性感染,(平时非流行季节)感染很多都来自身体内的或者同种族其他宿主,即自身(內源性)或人与人之间(如医院内)交叉感染,由此就有了传染、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和自身感染等不同感染(类型)的”新概念”。【作者特别补充:近年来感染的定义,内涵和外延分类尚有更多进展,这也是我提出常见病不最求确诊的理由之一。但此处常见病需限制性定义:常见病不包括传染病(如当前流行的甲流、乙流),后者需要传染病诊断思路和就诊的程序】 【全文完】
http://blog.sina.com.cn/chenxiannan
本文是陈贤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