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步升 三甲
张步升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外科

感染性内膜炎,原来可以如此“隐匿”!

207人已读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病毒、衣原体等)感染产生的心脏瓣膜和/或心脏内膜炎症。根据文献报道,IE发病率大概在3-15/10万,瓣膜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占50%以上。IE发病初期最常见的表现是发热,但有些患者不表现发热,而是伴有其他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近期黄先生就经历了曲折的诊断之路,最终手术治愈。

黄先生,54岁,江苏省南通市人,半年前开始出现乏力,在当地医院检查肠镜,发现肠息肉,行内镜下切除,但术后乏力症状无改善。后在当地三甲医院住院,检查发现存在贫血和慢性肾功能不全,但无法确定病因,且治疗后无明显改善。后到上海某医院肾内科门诊,检查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做了多项检查,仍不能确定病因,因这家医院床位紧张,很难住院,后到上海另一家三甲医院肾内科住院检查和治疗,住院期间有过一次高热,超过39℃,当时抽血培养检查,后来血培养回报阳性(格氏链球菌),马上安排心超,提示感染性心内膜炎伴大量赘生物形成。

黄先生家属联系我院后,安排急诊入院,复查心超提示:心脏增大,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24mm*9mm),极重度主动脉瓣反流,二尖瓣穿孔伴赘生物形成(16mm),重度二尖瓣反流。化验检查提示:贫血和肾功能不全。考虑黄先生心脏内赘生物较大(>10mm),随时有脱落造成重要器官栓塞风险,因此完善术前准备后,于入院第2天,就安排了急诊手术。

图1. 术前检查资料.jpg

图1. 黄先生的术前检查资料

手术如期进行,建立体外循环,探查主动脉瓣、二尖瓣,均有明显赘生物形成,瓣叶损毁严重,遂切除瓣叶,置换人工心脏瓣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康复过程顺利。复查心脏彩超,提示人工瓣膜功能良好。

图2. 主动脉瓣赘生物.jpg

图2. 心脏主动脉瓣赘生物

图3. 术后检查资料-2.jpg

图3. 黄先生术后复查资料

黄先生从发病到明确诊断,经历了半年之久,起初发病表现只有乏力,消瘦,半年内体重下降约10公斤,化验检查提示有贫血和肾功能损伤。感染性心内膜炎通过自身的免疫反应,可发生肾小球肾炎,损害肾功能,而慢性肾功能不全可以导致贫血。贫血可表现为乏力,肾功能下降可引起食欲下降,进而加重贫血,黄先生就是这样的发病机制。最终,通过及时的手术治疗,黄先生又恢复了健康。

张步升
张步升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