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子依恋受损引发的严重后果 ——从一个问题少女案例来分析
13岁女孩小玲(化名)由家人带来诊室。她不想学习,上课走神,做作业拖拉,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沉迷玩手机上瘾已经2-3年。从大半年前开始出现经常睡不醒、觉得头脑昏沉,早上自己去上学,经常迟到。现在初二年级,成绩倒数,除语文外,其他科不及格。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中二病”。但仔细询问,情况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小玲2岁时父母离异,母亲从此消失。2-9岁期间跟奶奶生活,9岁多起跟父亲生活。父亲脾气暴躁,管教方式不当,患儿不愿跟父亲沟通。小玲初一开始同学关系也相处不太好。在学校,只跟一男生和另一女生关系密切,但该男生去年重度抑郁,原因不详,已经休学。小玲从此在家沉睡不起,除了吃饭之外蜗居不想出房间,厌学,玩手机上瘾。平时父亲管教严不给玩手机,小玲就大哭大叫,最终都会得到手机。有时用小刀自残、咬自己、打自己身体。在交谈中她还透露出自己不想活了,预计自己活不到成年。
从小玲成长经历看出,她的亲子依恋关系受损非常严重。2岁前虽然跟父母一起生活,但是这两年间父母吵架、闹离婚,她能享受到的家庭温暖非常有限。2岁后,父母离婚,母亲从此消失。小玲从2岁开始长期跟奶奶生活,主要抚养者更换了,小玲连之前仅存的一点亲子依恋关系也完全断裂了。后来9岁多又重新回到父亲身边生活,好不容易和奶奶建立起来的亲子依恋关系再一次断裂。而跟父亲一起生活,并没有建立起亲子依恋关系。因为父亲脾气暴躁,管教方式不当,跟女儿基本很少沟通。
亲子依恋受损的儿童,如果在家庭中得不到关爱,会试图寻找其他成年人,包括陌生人作为依恋对象,青少年则会选择同龄人作为依恋对象。很显然,小玲选择了一个男生(怀疑早恋)和另一个女生作为依恋对象。但是,当这个男生不知为何原因重度抑郁休学后,小玲这仅有的依恋对象也没有了,相当于精神支柱坍塌,随之陷入较严重的抑郁状态和较严重的品行问题(心理评估结果),基本放弃学习。
根据依恋理论,童年期,特别是婴幼儿期亲子依恋严重受损的儿童,青少年期和成年后大多有很多行为问题,例如情感淡漠、冷酷、不喜欢遵守规则等等。当然青少年期和成年后还有最后的修补机会,如果还得不到修补,则成年后问题行为更多。
公安部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调查过非常多的刑事犯,发现绝大多数都不是亲妈养大的。换句话说,就是多数刑事犯都有童年期,特别是婴幼儿期亲子依恋严重受损的经历。这足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所有父母,特别是离异的家庭,更应该关注儿童亲子依恋这个问题。不管自己忙不忙,都应该给孩子无条件的关注、随时回应和足够多的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关爱。
本文是张洪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