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皮上的油脂粒不要抠,小心会脱发!
经常忍不住剁手的事情有很多
比如
挤痘痘、挤黑头
扯倒刺、撕手皮
还有就是,大多数人都忍不住的——
抠头皮上的油脂粒

挤痘痘、撕手皮、抠头皮上的油脂粒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我们都知道挤痘痘会留痘印甚至还有感染风险,撕手皮同样也容易造成手指局部感染,那抠头皮上的油脂粒呢?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个油脂粒也许会越抠越多,并不是抠了就能解决问题,准确点说,并不建议抠。

一、油脂粒形成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头皮皮脂腺会分泌油脂,锁住皮肤的水分,阻挡一些外界的病菌等,有保护毛发和保温的作用。
但是当人们饮食不当、熬夜、压力大时,会刺激皮脂腺分泌过多油脂,出油过多而无法顺利排出,就会堆积在毛囊处形成黄色或白色的丘疹类凸起,也就是油脂粒。

二、为什么我们的头皮上会有那么多油脂呢?
1、洗发水清洗不干净
很多人洗头发的时候特别随意,一般都是简单冲洗一下自己的头发就完事了。
其实,如果洗发水冲洗不干净的话,这些洗发水的化学物质就会残留在头皮上,这样就会导致头皮的油脂越来越多,造成油脂粒的出现。
2、经常用手摸头发、抠头皮
喜欢用手摸头发、抠头皮的人要注意了,这样很容易让头皮变得越来越油。

当我们经常用手摸头皮,而手上清洁不到位,有很多细菌的时候,这些细菌就会通过你的手传染到头皮,导致继发的头皮炎症。
3、经常烫染头发
经常烫染头发的人也可能会产生油脂粒,因为如果你经常烫染头发的话,这些化学物质就会刺激头皮,破坏头皮的油脂平衡。
长此以往,头皮的油脂就会增多,油脂粒也就随之产生。
三、听起来似乎出油多了就容易这样?
不一定,因为干性或混合性皮肤也可以在皮脂溢出部位发生。所以并不是皮肤油或红,才叫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为 2%~5%,即每 100 个人中可能有 2~5 个人患有脂溢性皮炎,就比如下列人群。
- 精神过于紧张或过度劳累的人:该类人群易导致内分泌失调。
- 饮食不合理的人:饮食太过油腻、糖类摄入过多、长期饮酒,过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等。
- 皮肤护理不当的人:滥用护肤品会损伤皮肤的屏障功能,使存在于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而诱导炎症。
- 内分泌失调的人群: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性腺激素分泌紊乱有关,多为雄激素过多所致。
- 免疫抑制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者。
- 婴儿:新生儿皮脂腺较为活跃,从而易得脂溢性皮炎。
- 中年男性:此类人处于较强壮时期,雄性激素分泌旺盛,易发生脂溢性皮炎。
- 油性肤质的人群:该类人群油脂分泌旺盛,从而易得脂溢性皮炎。
- 其他皮肤病患者:如痤疮、银屑病患者等,可能会诱发脂溢性皮炎。
所以,一直抠头皮上的油脂粒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反复搔抓皮损部位、抠出血更容易加重脂溢性皮炎,甚至引发感染。
想要永绝后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皮肤科医生。
很多人都不知道!像上面这种头皮油脂粒是一种皮肤病。自己乱抠、使用偏方越来越严重,等到实在没办法了再来问医生,就白白走了很多弯路。

四、如何改善油脂粒?
1、正确洗护
平时要注重头发及头皮的清洁,尤其是夏天出油更多,可以一天一洗。尽量选择温和控油的洗发水,能平衡头皮油脂分泌,改善头皮微环境。

另外在清洗头发的时候,建议使用指腹部分按摩揉搓头皮,可以有效软化一些油脂粒使其更好清理掉,洗完后也要注意吹干头发,避免湿发睡觉和出门。
2、注意健康饮食
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加快皮脂分泌率,导致皮脂大量分泌、头皮环境变差,油脂粒和脱发也就避免不了了。
如果想降低皮脂分泌率,应适度控制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粗粮等低热量食物。
3、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规律作息、精神舒缓的状态也会减少油脂分泌。

平时尽量少熬夜、戒烟酒、适度运动,都能有效缓解自己的精神压力。
头皮健康是头发茁壮生长的关键因素,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养成一些不易察觉的不良习惯,如果不加以改变,将导致覆水难收的局面。
爱护自己的头发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改掉抠头皮的坏习惯。

本文是吴文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