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花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体检医生说的“杯盘比大”,是什么意?

发表者:李军花 人已读

35岁的上班族张先生(化名)体检中被告知“杯盘比大”,建议到眼科专科医院复查,随即张先生来到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经过一系列的专科检查后,发现其双眼眼底杯盘比(C/D比)偏大,均为0.6,体检医生说的很对,确实是“杯盘比大”,青光眼专科的李军花主任检查后,张先生最终被诊断为双眼生理性大视杯。

那么,到底什么是生理性大视杯?你知道自己的杯盘比(C/D比)有多大吗?

什么是视盘、视杯、杯盘比(C/D比)?

视盘又称为视神经盘,是视神经在眼球内的可见部分,有很多视网膜神经纤维由此穿出眼球,伸向大脑的视觉中枢,打个比方,这些视网膜神经纤维就好比一根一根的电线,将视网膜接收到的视觉信号传递到大脑成像。

视盘表面通常与其周围视网膜表面居于同一平面或略突出,由此经过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往往没有完全填满视盘区域,使视神经乳头表面有一生理凹陷,称视杯。视盘生理凹陷的大小因人而异。

杯盘比(C/D比)是视杯直径与视盘直径的比值[1],形象说,就像在咖啡盘上放个杯子,杯子直径/盘子直径即是所谓的杯盘比(C/D比)。C/D比可以估算出其视杯凹陷的程度[2]。垂直杯盘比的扩大是早期发现青光眼的有效参数之一[3]。

杯盘比(C/D比)的正常值是多少?据统计,85%的正常眼C/D比<0.4。一般认为C/D比<0.6大概率属于正常范围[4]。

生理性大视杯是什么?

从字面上理解,生理性大视杯指C/D比大于正常值,大约有5%的正常眼C/D比≥0.6,这部分人天生C/D比就偏大,称之为“生理性大视杯”。

生理性大视杯多数情况下是先天性的。视神经乳头原本的胶质在发育过程中被吸收并逐渐萎缩而形成视杯,如果出生时胶质吸收过度容易形成生理性大视杯,它有如下几个特点[5–7]:①视盘面积较大;②视杯多为横椭圆形;③盘沿以下方最宽,上方次之,鼻颞侧盘沿宽度较窄。如果符合以上3条特点,医生会倾向于诊断生理性大视杯。

生理性大视杯转变为青光眼的概率是多少?当C/D比≥0.7的时候,医生们会认为有必要进行青光眼的排查了,如果经过系统的青光眼排查,都不符合青光眼诊断标准,将会列为青光眼疑似人群,建议定期复查的。据不完全统计,生理性大视杯转变为青光眼的可能性为10%左右[6,8]。

如何随访复查?

生理性大视杯建议定期随访,如1年随访一次,对于青光眼疑似人群,建议终身随访,随访项目包括视盘OCT、眼压、眼底照相、视野、角膜厚度等[9]。

结语:

生理性大视杯者无需害怕,定期前往专业眼科门诊随访复诊即可,如发现有青光眼风险,应系统排查青光眼,并终身随访,如此可将视功能长期保持在良好水平,保障生活质量。

当然,当体检医生说“杯盘比大”,也有青光眼的可能性,大家应提高警惕,及时来医院排查。

[1] Armaly M F, Sayegh R E. The cup-disc ratio. The findings of tonometry and tonography in the normal eye[J].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Chicago, Ill.: 1960), 1969, 82(2): 191–196.

[2] Tielsch J M, Katz J, Quigley H A, 等. Intraobserver and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in measurement of optic disc characteristics[J]. Ophthalmology, 1988, 95(3): 350–356.

[3] Garway-Heath D F, Ruben S T, Viswanathan A, 等. Vertical cup/disc ratio in relation to optic disc size: its value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glaucoma suspect[J].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1998, 82(10): 1118–1124.

[4] Aquino M C, Chew P T. Cup-Disc Ratio Grading[J]. Annals of the Academy of Medicine, Singapore, 2020, 49(2): 49–51.

[5] 徐亮, 刘磊, 杨桦, 等. 生理性大视杯及早期青光眼的盘沿形态研究[J]. 中华眼科杂志, 1996(2): 35-38+84.

[6] Choquet H, Wiggs J L, Khawaja A P.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recent advances in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genetics[J]. Eye (London, England), 2020, 34(1): 29–39.

[7] 葛坚,余敏斌,卓业鸿,等。临床青光眼(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8] Waisberg E, Micieli J A. Neuro-Ophthalmological Optic Nerve Cupping: An Overview[J]. Eye and Brain, 2021, Volume 13: 255–268.

[9]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光眼学组. 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J]. 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8): 573–586.

李军花主任医师

李军花主任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青光眼专科副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韩国全南大学访问学者

浙江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担任IJO、BMC Ophthalmology等期刊审稿人

擅长各种闭角型、开角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高眼压症、青睫综合征、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等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二、四上午、周日(下午)


本文是李军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