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报告解读之四:FGFR3基因c.1620C>A或c1620C>G突变 吴庆华
胎儿期长骨发育落后常见,尤其多见于孕晚期,其中严重落后者常见因FGFR3(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突变导致,胎儿可有至少3周,最多7周以上的孕周落后。但还有一些胎儿的长骨落后可能并不明显,落后在2-3周以内,甚至产前超声检查中并不突出,而出生后在儿童期成长中逐渐出现身材矮小才得以被检测发现为FGFR3基因突变相关的软骨发育异常。
与FGFR3基因突变相关的软骨发育不良(HCP)和软骨发育不全(ACP)是两种常见的骨骼疾病,表型相似,均由FGFR3基因杂合突变导致。该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由19个外显子和18个内含子组成,所有致病性突变均以常染色体显性模式遗传并外显。FGFR3基因c.1138G>A(主要)和c.1138G>C(少见)突变是导致ACP的最常见热点突变,占所有案例的99%以上。但产前超声易见明显异常,经行基因诊断难以在产前漏诊。
而软骨发育不良患者(HCP)的骨骼特征不如ACP患者严重,表型更温和,因此很少能在3岁以前被识别,产前诊断或早期诊断往往很困难,一些受累患者可能被评估为特发性身材矮小。c.1620C>A和c1620C>G是导致HCP的主要原因,占所有HCP病例的50-70%。1620处碱基改变导致密码子540处的天冬酰胺改变为赖氨酸,天冬酰胺高度保守,且对该变异蛋白的功能分析显示,该氨基酸的改变导致蛋白表达和激酶活性显著降低,从而引起软骨发育不良的表现。文献提示携带该突变的患者中,男性成人身高为138-155cm,女性为128-145cm,重组生长激素对该疾病治疗有效。
软骨发育不良患者的身高范围可能与正常人群重叠,因此易被漏诊,而产前发现的长骨落后尤其容易被忽略,故给予产前超声提示的长骨落后胎儿家庭咨询时,应详细对该类疾病的病因学、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予以讲解,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经产前基因诊断可以有效的对该类疾病予以准确诊断,以更好的给予家庭妊娠指导和对患儿进行生长干预。
本文是吴庆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