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阳科普:【你问我答】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需要注意什么?疗效如何判断?
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相关的朋友。
问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ET)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
答:ET的早期治疗目标是预防和治疗血栓并发症,因此,治疗的选择主要依据患者血栓风险分组来决定。
所有患者均需控制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除极低危患者外,都需要坚持长期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如果阿司匹林不耐受,可以考虑氯吡格雷类替代。血小板计数>1500x10^9者出血风险增加,建议推迟使用阿司匹林,先降低血小板数目后再加用阿司匹林。
低/中危患者有下列指征者需要考虑降细胞治疗:新发生血栓、活动性血管性血友病、大出血;脾大;进行性血小板增多;进行性白细胞增多;疾病相关症状(如盗汗、乏力);阿司匹林无效的血管运动障碍症状(如头痛、胸痛、红斑性肢痛症)。
高危患者均需降细胞治疗。
问2、血小板计数建议控制多少?
答:血小板计数目标值为600x10^9,理想目标值为400x10^9。
问3、降血小板的药物可以选择什么?
答:降血小板的药物选择:干扰素α和羟基脲均可选择,但年轻患者建议选择干扰素α,妊娠期禁用羟基脲。羟基脲、干扰素α耐药或者不能耐受者可以考虑换用JAK2靶向抑制剂芦可替尼。
问4、疗效如何判断?
答:完全缓解(CR) :必须全部符合以下4条:
①包括可触及的肝脾肿大等疾病相关体征持续(≥12周)消失,症状显著改善;
②外周血细胞计数持续(≥12周)缓解:PLT≤400×109 /L,WBC<10×109 /L,无幼粒幼红血象;
③无疾病进展,无任何出血和血栓事件;
④骨髓组织学缓解,巨核细胞高度增生消失,无>1级的网状纤维(欧洲分级标准) 。
部分缓解(PR) :符合以上前3条,但无骨髓组织学缓解,有巨核细胞高度增生 。
无效(NR): 疗效没有达到PR 。
疾病进展(PD) :疾病进展为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白血病。
本文是曹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