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陈献韬 人已读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其并发症之一是股骨头坏死。这一并发症的发生与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骨折的移位程度、手术的时机与质量、术后负重的时间和方式、丢拐的时机,以及内固定物(如钉子)的取出是否合适等。
首先,患者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和血管老化等原因,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年轻人骨质虽好,但往往致伤暴力更大,因此移位大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风险亦高。
此外,手术的时机和质量也是影响股骨头坏死风险的重要因素。早期进行手术可以有效地减少骨缺血时间,从而降低股骨头坏死的风险。同时,手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术后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术后及时药物介入,服用活血化瘀、补肝肾壮筋骨的药物,能缩短骨愈合的自然时间,自然也能降低骨折不愈合、骨坏死的风险。
在术后康复阶段,负重的早晚和丢拐的时机也会影响股骨头坏死的风险。过早地进行负重可能会导致骨折端承受过大的压力,增加内固定失效、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而丢拐的时机也需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来决定。如果丢拐过早,可能会导致骨折端受力不均,增加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最后,内固定物的取出是否合适也会对股骨头坏死的风险产生影响。如果内固定物取出过早,股骨头内部骨小梁难以适应突如其来的应力变化,也增加了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比如,这样一位47岁的股骨颈骨折病人,在骨折术后的发现股骨头内骨密度异常,如下图所示:
箭头所指区域,骨小梁稀疏、不规则,密度不均匀降低,这就是早期的坏死。
在去伪影技术的磁共振上会看到典型的坏死征,如果磁共振机器一般,会看到黑乎乎、白花花的一团影子,让医生心里嘀咕、病人直接懵逼。
遇到这种情况,鉴于认知的原因,病人要么疏忽不当一回事;要么惊慌失措,赶紧柱上拐杖老老实实地窝在家“养”病——越养越重;要么,赶紧上网查秘方,一个月几千块的所谓“祖传”膏药、口服药伺候上——或许会有一丁点儿用。
当然,这种情况也可以冷静下来作壁上观,再观察观察看。
但问题来了,观察几个月下来,骨吸收更重了怎么办?
不开刀、简单吃点正儿八经的药,还能干什么?
别忘了,还有“不流血的手术刀”,冲击波试试呀!
来,看我们精准制导下的冲击波能量治疗:
上图中的十字架就是能量投放时的瞄准标记。
哪地方修复地慢,哪地方就给它刺激刺激;当然只刺激还不行,再配合我院传统中成药系列补补营养——对,就这么简单!
打了几次冲击波,3个月后复查:
如红色箭头所示,骨密度增高,骨小梁与正常无异。
什么,钉子什么时候取?
还问这个问题?这说明上面的链接您没看呐!
再来对比一下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变化:
没有对比就没有惊喜
股骨颈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因素很多、可能性很大,在骨折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同时,患者一定要定期复查,和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发现坏死的端倪,第一时间采取积极措施,以降低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本文是陈献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