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腔积液就一定是病吗?
作为一名妇科医生,我时常会遇到患者因为B超报告上显示的“盆腔积液”而感到焦虑和不安。很多女性患者会误认为盆腔积液就是疾病,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完全准确。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关于盆腔积液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并对待这一问题。

那什么是盆腔积液?
盆腔积液,简单来说,就是盆腔内积聚了一定量的液体。直肠子宫陷凹是女性盆腔最低的部位,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盆腔内的液体容易积聚在陷凹,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盆腔积液”,就好比水往底处流。盆腔积液其实就是一种现象,有盆腔积液不一定就有病。

盆腔积液不一定就有病,需分类。

盆腔积液可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两种。
正常人的盆腹腔脏器表面都会渗出少量的液体,为盆腹腔脏器之间增加了润滑作用,保护脏器表面,减少摩擦。健康的女性在月经期及排卵期由于经血逆流、卵泡破裂致卵泡液流出等原因也会产生盆腔积液,这些都是生理性盆腔积液。当然生理性盆腔积液通常量少,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也无需特殊治疗。如果避开经期或排卵期,再复查B超就会发现盆腔积液没有了。

病理性盆腔积液则是由于某种疾病或病理状态导致的盆腔内液体积聚。常见的病因包括盆腔炎、异位妊娠流产或破裂、黄体囊肿破裂出血、卵巢囊肿破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腹腔肿瘤导致的恶性腹水等。病理性盆腔积液可能伴有腹痛、发热、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发现了盆腔积液,应如何治疗?

对于生理性盆腔积液,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患者只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即可。如有疑虑,定期随访观察即可。
对于病理性盆腔积液,就要找到病因、对因治疗。如为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积液,需应用抗生素治疗。如考虑是异位妊娠或黄体囊肿破裂导致的盆腔积液,则要尽快手术去除病灶并止血,不然后患无穷。如为盆腹腔肿瘤引起的恶性腹水,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

盆腔积液并不一定就是疾病,它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对于生理性盆腔积液,无需过度担忧;对于病理性盆腔积液,则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定期体检、早日发现问题、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才是关爱身体的正确处理方式。
本文是黄晓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