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了解特应性皮炎吗?
特应性皮炎,大家听来可能有点陌生,但它的许多别称如“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四弯风“等,我们可能多少有接触。《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对它的定义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也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特应性皮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对称性、湿疹样皮疹,同时伴有显著的皮肤干燥和剧烈瘙痒。从婴幼儿到古稀老人都可能受到特应性皮炎的折磨,特别是它引起的剧烈瘙痒,常令人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睡眠、学习、工作。。。。。
特应性皮炎是如何发生的呢?它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父母亲等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是最强风险因素。诱发因素还包括气候变化、生活方式改变、不正确的洗浴、感染原和变应原刺激。现代生活方式(过于卫生、西式饮食等)及环境暴露(环境污染、被动吸烟等)。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等等。
由于大家对疾病认识不足,特应性皮炎常被误诊为湿疹,导致治疗不规范,那我们该如何进行自我初步判断呢?我们可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需要注意是否有特应性皮炎可能了。
1、湿疹超过半年了还没好?
2、除了皮肤症状,还联合有其他器官的疾病?比如存在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或者季节变化时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等等。
3、家族里有亲属也患有类似的过敏性疾病?
我们知道普通的湿疹,一般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不会影响其它器官。而特应性皮炎病程长,发病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容易出现其他系统的损害。因此如果发现超过两个器官受累,超过6个月存在湿疹,超过两个亲属存在过敏性疾病,就要高度怀疑是特应性皮炎,应及时去医院皮肤科就诊检查。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总IgE升高,或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等。
那一旦确诊特应性皮炎该如何治疗呢?
我们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减少或减轻合并症,提高生活质量。指南建议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用阶梯治疗的原则:
无论严重程度如何,首先必须进行健康教育,基础治疗。包括:合理的洗浴,不能过度烫洗,建议洗浴温度在32 ℃ ~ 37 ℃,洗浴时间5 ~ 10 min。外用足量的保湿润肤剂非常重要,不仅能阻止水分丢失,还能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减弱外源性不良因素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度。要改善环境,寻找并回避各种诱发因素,避免搔抓刺激,衣物棉质,并进行恰当的食物干预。
轻度患者: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糠酸莫米松等激素软膏;他克莫司、克立硼罗软膏等非激素类药膏)。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抗过敏药治疗合并过敏症(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或止痒;合并感染对症抗感染治疗(夫西地酸、莫匹罗星等)。
中度患者: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上述外用药物控制症状,必要时湿包治疗控制急性症状;其它还包括主动维持治疗,光疗等。
重度患者:需要系统给药治疗。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小分子药物(乌帕替尼、阿布昔替尼等)有着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必要时也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急性严重顽固性皮损)。
特应性皮炎发病率高,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疾病负担。为让特应性皮炎患者得到更加专业、规范、系统及个体化的诊治,近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特开设了特应性皮炎(湿疹)专病门诊,由张颖鹏副主任医师负责专诊,时间为每周四(东湖院区413诊室)。组建了患者健康管理微信群,定期组织患者线上宣教会,为特应性皮炎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和帮助。
同时,我科还正在进行多项有关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项目,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免费进行治疗并获得相应补助,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获益。
本文是张颖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