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拇外翻手术都必须锯断脚骨吗?
临床治疗拇外翻的手术方式有200多种,绝大多数均需要截断跖骨或趾骨。拇外翻手术一律截断跖骨进行拇外翻矫形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合理。断骨手术顾名思义也就是人为造成骨折,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断骨的创伤大和恢复慢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图1 小切口拇外翻断骨手术

图2 小切口磨钻头断骨示意图
目前治疗拇外翻的普遍现状是:但凡是拇外翻手术,不论是中西医结合的小切口“微创”手术(图1-2,引自Minimally Invasive Foot Surgery)还是传统大切口手术(图3-4,引自美国足踝外科手术技巧),都千方百计想办法截断跖骨或趾骨,创伤大、恢复慢,术后肿胀及疼痛让患者苦不堪言,伤口大形成的疤痕不美观,有的患者还需要二次手术取出钢钉钢板甚至多次手术翻修,术后基本没可能再穿高跟鞋……

图3传统开放拇外翻手术之lapidus

图4 传统开放拇外翻手术之Scarf+Akin截骨
拇外翻俗称“大觚拐”,是好发于女性朋友(男女比例约1:30)的前足畸形,多呈对称性。主要表现是足拇趾斜向外侧,第1跖骨内收,1-2跖骨间夹角增大,跖拇关节轻度半脱位;第1跖骨头在足内侧形成骨赘,因长期受鞋帮的摩擦,局部皮肤增厚,严重时红肿发炎,即形成我们所说的拇囊炎。拇外翻严重时,第2趾可被拇趾挤向背侧形成锤状指。拇外翻的发病跟遗传有关,另外,经常穿尖头鞋或高跟鞋站立过久、行走过多也是造成拇外翻的常见病因。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是为解除行走时的局部疼痛,也有一些年轻女性朋友为了追求双足外形美观,希望继续穿漂亮的高跟鞋或解除长期自卑困扰来寻求医生帮助。
不论是为了解决疼痛还是美观的问题,拇外翻手术治疗的目标一直都是纠正1-2跖骨间夹角及拇外翻角(图5),以下是常见的拇外翻手术类别:
1. 软组织调整手术:这种手术方式主要通过调整软组织,如韧带、肌腱和关节囊,来重新定位拇趾并纠正拇外翻。
2. 断骨手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截断跖骨或趾骨,对骨进行重新定位的方式来纠正拇外翻。
3. 关节内手术:一些手术可能涉及重建关节结构,如关节滑膜修整、关节囊修复、关节融合、小关节置换或其他关节内治疗方法来纠正拇外翻。

图5 拇外翻手术的治疗目标是纠正IMA角
拇外翻临床上有轻、中、重的分别,手术的方式可能会因个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每种手术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和适应症,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来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在决定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建议患者仔细与医生讨论,确保充分了解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恢复期和可能的风险。
正如法官根据情节量刑而不是一律判处死刑一样的道理,不是所有的拇外翻手术都需要断骨。绝大多数拇外翻患者的跖骨只是内收,并未弯曲变形,所以绝大多数拇外翻手术没有必要统统锯断跖骨或趾骨,完全可以通过不断骨技术来矫治,这种手术通常涉及调整软组织,如韧带和肌腱,以重新定位拇趾并纠正畸形。这个手术可以帮助恢复拇外翻的正常位置,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大部分不断骨微创拇外翻患者术后半年可穿美丽的高跟鞋。在术前和术后的康复期间,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物理治疗非常重要。
断骨手术可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会考虑,例如既往手术失败的拇外翻并伴有骨性畸形。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建议在考虑手术治疗时,与医生进一步讨论以了解您特定情况下的最佳手术选择。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骨科在综合数字化骨科及高水平生物组织修复技术的基础上,常规开展不断骨、不打钢钉微创手术及关节镜辅助微创矫治拇外翻(图6-8),此为我院在国内独具特色的拇外翻手术技术。

图6 关节镜下微创拇外翻手术
不断骨、不打钉手术适合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畸形;微创关节镜技术适合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我们按照“医疗整形”的标准开展拇外翻微创手术并做美容设计(仅2-3个5mm的微创切口),无须担心术后疼痛、畸形复发及疤痕等,术后早期站立及行走,有利于快速恢复,病人满意率很高。

图7 拇外翻术前照片

图8 不断骨微创拇外翻术后
除了微创关节镜矫治拇外翻及不断骨、不打钢钉手术之外,我们同时提供包括拇外翻传统开放手术在内的多种治疗选择,具体需医生面诊后根据最终治疗方案确定,患者可以选择自费、医保、商保及特需等。
作为国内最大的公立整形外科医疗机构,我们承诺用过硬的技术从功能和美观两方面为拇外翻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体验及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后定期复诊随访,为患友们提供长期稳定的专业保障。
如果您或身边的朋友有拇外翻的困扰,建议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骨科门诊进行咨询和评估,足踝中心可以提供高端个体化定制式拇外翻微创手术治疗。专业骨科医生会对您的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帮您制定最适合您的治疗方案。我们会详细介绍可能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术后恢复等方面的情况,以帮助您做出决定。记得提前在医院公众号预约门诊时间,然后前往医院进行详细的咨询。
祝您早日康复!

本文是吴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