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班超 三甲
班超 副主任医师
河南科大二附院 皮肤病医院

手术后的“猫耳”与伤口长度的关系

301人已读


DSC00445副本.JPG

切痣术后3个月的“猫耳”(伤口两端的隆起)

在皮肤手术相关书籍文献中,猫耳也称狗耳,是手术切除皮损、缝合缺损后伤口两端多余的皮肤隆起褶皱,

常见于梭形切口的顶端角度>30度,缝合不等边的伤口(如新月形切口),长宽比不够(切口设计过短)。

在手术前,患者往往要求医生尽量设计最短的切口,以期望留疤最短,但瘢痕短就美观吗?猫耳畸形也不美观,许多患者在术前要求切口短,在术后又要求没猫耳,这是个自相矛盾的要求。



图片1.jpg

请看上图,在大部分皮肤病灶切除手术中会设计长轴尽量顺应皮纹的梭形切口,梭形两端的夹角越小,长轴就会越长,梭形两端的夹角越大,长轴就会越短,伤口两端的夹角与伤口长度成反比,也就是猫耳畸形的程度与切口长度成反比!切口越短猫耳越重,切口越长猫耳越轻。

在实际手术中,为了减少切口的长度,医生会靠经验把握平衡,根据皮损的形状部位病种设计相对较短的切口(长宽比2:1~3:1及以上),留下程度不重的猫耳畸形,愈合后半年~1年(儿童时间更长),随着皮肤的张力拉伸,大部分程度不重的猫耳会变平(不同部位皮肤组织自行修复猫耳的能力也不同),少数没变平的猫耳可手术切除。

班超
班超 副主任医师
河南科大二附院 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