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钟书
钟书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 神经外科

警惕!小心“卒”不及防,当糖尿病遇上脑卒中...

79人已读

血糖高和脑卒中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长期高血糖状态对血管和神经的损害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高血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脑血管健康,从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首先,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壁发生病变,如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这些变化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引发脑卒中。其次,高血糖还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末梢受损等,这些变化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今天就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脑卒中与血糖之间的关系。

01

脑卒中与血糖之间的密切联系?

高血糖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及神经,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有研究表明,血糖的增高会使脑微小动脉发生血管退行性病变,导致动脉硬化。

同时,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代谢障碍,脂质沉积在血管内皮上,会加速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正是脑卒中的根本原因。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有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粘稠度较高,而且常同时合并有高血压,这些因素均有利于血栓的形成,从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另外,血糖波动大也会对脑卒中产生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越高、波动越大,发生脑梗死后的病情越重,而且血糖波动能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和不良预后。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保持血糖稳定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02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

1、发现“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

2、血糖控制,要做到多懂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药用点儿,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目标设为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目标为<10.0mmol/L[1] );

3、管理血压,近年国内外指南推荐的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130~140 mmHg及舒张压80~90 mmHg之间

4、高血脂管理,糖尿病患者的总胆固醇应低于4.0mmol/L,LDL-C低于2.5mmol/L,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用药等方式来管理高血脂。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病例,可考虑使用降脂药物来帮助控制血脂。

5、抗血小板治疗,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液黏稠度高、血小板活性增强等原因,更容易形成血栓。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6、戒烟和生活方式建议(营养均衡的饮食、规律锻炼、减轻体重)。

03

如何保持餐后血糖的稳定

1、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入量。食物类别要多样化,(但吃了土豆、红薯、山药时要减主食。)

2、严格控制精白米、精白面。每天最好不超过主食的1/3,少吃各种粘性的淀粉食物如糯米、年糕等。用粗粮杂豆、薯类替换白米白面,或把它们和白米白面混合烹调。黄豆、黑豆和豆制品不是粮食,它们只能替代肉;而红豆、绿豆、芸豆等含淀粉豆类可部分替代主食。

3、每天食用1斤蔬菜。其中绿叶蔬菜要占至少一半,并注意少油烹调,有助于抵御饥饿比较适宜的蔬菜有番茄、萝卜、黄瓜等,患者可适量的多吃。

4、每人每天用油控制在25克以内。过多的脂肪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

5、烹饪时间别太长,食物不要过细、过软,食物要有足够的咀嚼性。

6、吃主食要小口多嚼。进餐中吃一小口主食,搭配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再来两三口蔬菜。主食吃得慢,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就慢。

7、坚果在进餐时吃。坚果可以提供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但要控制量,选择非煎炸少盐产品,在用餐时吃,坚果起到促进饱腹感和延缓血糖上升的作用。

8、餐后半小时不要坐。做些低强度的运动,如慢步走、扫地等家务,对餐后血糖控制有益,也不会影响消化。每天40分钟有氧运动。

9、要加强血糖的检测,随时掌握血糖的变化,如有问题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不要自行停药。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jpg

关注“钟书医生”公众号:专治脑血管病,科普医学知识,追求文明生活!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钟书
钟书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