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孙少林 三甲
孙少林 主治医师
吉林省肿瘤医院 胸部肿瘤外科

【经典病例】新技术帮助78岁老人重获新生——三维重建+单孔胸腔镜肺亚段切除术

51人已读

2024年5月,孙医生接诊了一位老年肿瘤患者,在了解了这位老人的情况后,孙医生也有些犯难。这位老人已经78岁高龄,2年前因为肺癌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胸腔镜下右肺中叶切除+下叶楔形切除术。近期复查发现右肺上叶一个原来只有0.2cm的结节增长到了0.8cm,经过多学科会诊后考虑为早期肺癌。

因为老人平时身体一直不错,预期寿命还很长,所以老人自己和孩子们对于治疗也是非常的积极。但2年前那次手术已经切除掉了一部分肺,再次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会比较大,而且此次需要解决的结节也在右侧,而既往手术后右侧胸腔粘连也会比较严重,给手术增加很大困难。结节的位置又比较深,靠近大血管,局部切除困难,如果行射频消融治疗又存在较大的出血风险。基于以上各种不利因素,老人辗转省内多家医院,均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办法。

孙医生在详细了解老人情况,仔细阅读胸部CT后,发现右肺上叶的结节位于右肺上叶尖段前亚段,考虑可以行一个亚段切除,这样既根治了肿瘤,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老人的肺功能。

术前,孙医生将老人的胸部CT导入软件,进行了三维重建,清晰的显示了患者的气管、血管走行,准确判断病灶所在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规划了手术需要切除的范围。

三维重建.jpg

三维重建精准显示动脉、静脉、气管及病灶位置关系

三维重建2.jpg

手术切除范围的规划


经过术前精准的三维重建及缜密的手术计划,最终给老人进行3cm切口的单孔胸腔镜亚段切除术(右肺上叶尖段前亚段切除),病理结果显示为早期肺腺癌。老人术后恢复也很顺利,术后第1天下地行走,术后6天就康复出院。

三维重建+肺段/亚段切除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低剂量螺旋 CT 在体检中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及时发现。其中,很多肺结节为早期的肺癌。对于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较肺叶切除术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已成为包括美国NCCN指南、中华医学会肺癌诊疗指南等多个指南推荐的早期肺癌标准治疗方式。

但由于肺段血管、支气管均处于肺组织深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且因个体化差异存在较多变异情况,所以术中对肺段支气管、肺血管等解剖结构容易出现判断错误,造成术中气管、血管损伤,导致手术切除范围不当,以及术后咯血、肺不张等并发症。传统的肺肿瘤手术计划以及最终方案的确定,是建立在胸部 CT 等影像资料的基础上,但普通CT是二维图像,对于精准定位、判断支气管及血管解剖变异、特殊走行等细节问题较为困难,所以需要依靠手术者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之上,以及其解剖学知识和空间想象力在大脑中构建肺的三维结构,但胸外科医生阅片水平及实践经验不同,并不是所有胸外科医生都能够熟练准备的将二维图像转化为大脑中的三维结构,且缺乏直观的视觉感受。针对以上诸多困难,近年来,三维重建技术在胸外科的手术中逐渐开始了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可以通过软件根据二维的医学影像资料来构建出三维立体图像,重建各种器官的形态,通过立体的形式将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展现出来,观察有无变异及畸形,精确判断病灶的位置,以及病灶与血管、支气管的关系,对疾病的精准外科治疗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孙医生自2019年开始在我院率先开展三维重建指导下精准肺段切除手术技术,现已开展100余例,且均免费为患者进行三维重建。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更精准的进行肺小结节的切除,在根治肿瘤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让患者更快康复,重获新生。

科普文章都是孙医生用个人休息时间亲自创作,为帮助更多的肿瘤患者,全部免费阅读。创作不易,欢迎您点赞、转发、打赏。大家如果有关于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外科肿瘤疾病的问题,欢迎给孙医生留言,有需要的朋友也欢迎大家来医院找孙医生面对面交流。找孙医生面诊看下文↓。

点击查看文章:【诊前必看】如何找孙医生面诊


孙少林
孙少林 主治医师
吉林省肿瘤医院 胸部肿瘤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