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知识科普
很多甲状腺癌患者误认为手术切除病灶后就可以完全治愈,不需要任何干预和治疗了,事实是这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甲状腺癌术后,多数患者仍需要 TSH 抑制治疗,以减少甲状腺癌的复发率。
一、 甲状腺癌的定义和分类
甲状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的 1%,多见于 20~40 岁的年轻人,特别是女性。
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及分化程度,甲状腺癌可以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又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
按患病率排序,依次是: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
按恶性程度排序,依次是:未分化癌>髓样癌>滤泡状癌>乳头状癌。
二、甲状腺癌术后预后如何呢?
经过规范性治疗,绝大部分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良好,10 年生存率可以达到 90%以上。如何降低患者术后复发就成了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而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不得不提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
三、为啥要抑制 TSH?如何抑制?
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滤泡状癌),这类癌细胞膜表面有 TSH 受体表达,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与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可以刺激甲状腺癌组织复发和增生。所以需要抑制TSH,降低甲状腺癌的复发率。
然而,TSH抑制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甲状腺癌患者。对那些不表达TSH的甲状腺癌(如未分化癌、髓样癌),即使将 TSH 抑制到很低的水平也不能抑制肿瘤生长。
TSH 抑制治疗的目标
TSH 抑制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复发、转移和癌症相关死亡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对高危 DTC 者,这种关联性更加明确。肿瘤复发的危险性越高,要求对 TSH 抑制水平越低。
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分化型甲状腺癌管理指南推荐:
1、复发与进展危险度高的患者应将 TSH 控制在<0.1mU/L 水平,但如果患者出现甲状腺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可将 TSH 控制目标调整为 0.1~0.5mU/L。
2、复发与进展危险度低的患者,均推荐 TSH 控制在 0.5~2.0mU/L。
怎么抑制 TSH?
服用甲状腺素(如优甲乐,L-T4),可以降低TSH的水平。手术后通过服用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将TSH抑制在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从而达到抑制 TSH 效果
四、药物服用疗程:
1、高危组推荐终生服用 L-T4(优甲乐)。
2、低危组可在术后 5 年内服用 L-T4,并严密随访,5 年后若无复发,可将 L-T4 调整为生理需要量,维持 TSH 在正常范围内即可。
3、L-T4 的起始剂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伴发疾病情况以及甲状腺切除范围而定,具体剂量请遵循医生医嘱执行。
4、达标后也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状态,建议1 年内每 2~3 个月测定一次;2 年内每 3~6 个月测定一次;5 年内每 6~12 个月测定一次。
5、同时,我们还需考虑抑制 TSH 治疗的利弊。对于 TSH 长期抑制的患者,需保证每日补充一定量的钙和维生素 D。
五、服用左甲状腺素片(L-T4)注意事项
1. L-T4 最好早餐前 0.5-1 小时一次性服用全天量,如有漏服,应服用双倍剂量,直到补足全部漏服剂量。
2. 若甲功正常患者,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无法耐受者,可以尝试将每天的药物分次服用,一般早餐前和晚餐后各服一次。
3. 部分病人需要根据冬夏季节 TSH 水平的变化调整 L-T4 用量,冬天需加量,夏天要减量。
4. 为了不影响药物吸收,服药时注意与其他药物间隔一段时间。与高血压药物、维生素、滋补品间隔 1 小时,与含铁、钙食物或药物间隔 2 小时,与奶、豆类食品间隔 4 小时,与消胆胺或降脂药间隔 12 小时。
六、抑制 TSH 有哪些副作用?
长期服用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进行抑制治疗的副作用:
1. 将 TSH 抑制在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即为人为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
2. 该状态可能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及房颤(尤其在老年患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3. 该状态可能增加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以及病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
针对以上副作用,可适当应用理疗、药物等方式来对症治疗,若症状明显,请及时就医治疗,必要时调整药量。
本文是周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