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因素能促进睡眠形成?
上次的推送中我们介绍了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失眠,了解详情请点击链接:我为什么会失眠?这次我们介绍一下哪些因素能够促进睡眠。了解了这些睡眠医学知识,并根据这些理论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治疗失眠、改善睡眠质量。
哪些因素促进了睡眠的形成?
“睡眠的双过程模型(two process model)”是目前有关睡眠的调节最受认可的理论。该理论模型认为,睡眠是昼夜节律系统(circadian rhythm, process C)与睡眠稳态系统(sleep-wake homeostasis,process S)相互作用整合进而调控睡眠需求的结果。
昼夜节律系统比较好理解,咱们人体内有内在的昼夜节律计时系统,俗称“生物钟”,这种内在的昼夜节律系统促使人们白天保持清醒,而在夜晚困倦,让咱们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习惯。昼夜节律系统受很多因素影响,最主要的是光照,其他的影响因素还有饮食、活动、社交等。
睡眠稳态系统是指随清醒时间延长,睡眠压力逐渐增加成为“睡眠负荷”,而为了减轻“睡眠负荷”,机体会主动进入睡眠状态的调节过程。因觉醒时间延长引起的睡眠负荷积聚,需通过后续睡眠时间的延长或睡眠深度的提高得以消除。“睡眠负荷”可能是化学物质的积聚,如腺苷、褪黑素,也可能是一种生物学效应。这个理论听起来虽然有些复杂,但通俗地说其实就是你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你越容易入睡,而且你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你越容易获得深度睡眠。
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睡眠调节的科学知识,那如何利用上述理论治疗失眠、改善睡眠质量呢?
首先,根据昼夜节律理论,我们应该在每天保持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包括周末、节假日; 睡前两个小时可以把家里的光线调暗,睡前不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屏幕。
根据睡眠稳态理论,失眠的人可以考虑适当地推迟上床时间、提早起床时间、白天不要补觉,增加保持清醒的时间,以增加“睡眠负荷”,“睡眠负荷”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很容易入睡了,而且还会得到你梦寐以求的“深睡眠”。
如果失眠,先别着急吃药,可以先根据上述睡眠科学理论调节自己的作息方式,很可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调整了作息时间,仍然失眠,建议正规医院就诊,让专业医生帮您解决问题。
本文是周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