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制剂时代银屑病的达标治疗目标
银屑病的达标治疗包括清除皮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筛查和管理银屑病共病、保障用药安全这4个维度。

(一)清除皮损
- 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以下3条 ,满足其中1条即可视为达标。
①达到目标 BSA 评分,其中可接受目标BSA≤3%,理想目标 BSA ≤ 1%;
②达到目标 PASI 评分或变化,可接受目标为达到PASI 75或 PASI≤5分,理想目标为达到PASI 90或 PASI ≤ 3 分;
③达到目标 PGA评分,PGA 的可接受及理想目标都是≤1 分。
在累及特殊难治部位(如头皮、掌跖、生殖器和甲)的情况下,PASI 90及 PASI ≤ 3 分不能成为充分的治疗目标,这些部位的皮损可能对患者有较大的负面心理影响,也意味着疾病的严重程度更重。建议无论受累的区域(如头皮、掌跖、生殖器、甲和躯干等)如何,皮损清除/几乎清除应成为银屑病的治疗理想目标。
2. 脓疱型银屑病:常用 PPPASI 和 GPPASI 来评估掌跖和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严重程度,但具体严重程度分数区分尚无统一的标准。建议将达到 GPPGA ≤ 1 分(皮损清除/几乎清除)作为治疗目标。
3. 红皮病型银屑病:目前缺乏具体达标指标 ,建议参考达到PGA ≤ 1分、PASI 75作为治疗目标。
4.PsA:最低疾病活动度(MDA)是近十年来在临床研究中使用最多的评估PsA严重程度的方法。
(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银屑病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改善的可接受目标为 DLQI ≤ 3 分,理想目标为 DLQI ≤ 1 分。
(三)筛查和管理银屑病共病
银屑病共病的早期诊断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可能增加不良后果、甚至死亡风险的共病,建议推广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模式对银屑病相关共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和病情评估,减轻或预防银屑病共病。在制定银屑病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时,考虑治疗措施对银屑病共病的获益,将有助于银屑病综合管理目标的实现。
对于 PsA 而言,目前的治疗策略为定期评估疾病活动度及相应地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长期维持全身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为目标,降低出现功能障碍和残疾的风险。
当银屑病患者(疑似)出现共病或不良生活习惯时,建议患者及时到相应的专科就诊或考虑多学科联合管理,以便全面管理银屑病及其共病。
(四)保障用药安全
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需关注严重感染的发生,如结核感染、肝炎病毒感染和其他机会性感染如真菌感染等。
若患者罹患结核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心衰或有既往病史,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 抑制剂、IL⁃12/23 抑制剂比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 α)抑制剂安全性更高。
若患者易出现过敏反应,尽量选择全人源的生物制剂。
合并炎症性肠病的患者慎用IL-17抑制剂。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