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知识点
异维A酸属于第一代非芳香维A酸类,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皮脂腺脂质合成抑制剂,具有显著抑制皮脂腺脂质合成、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繁殖、抗炎和条件免疫及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等药理作用,是目前临床治疗痤疮最有效的药物,但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下文将结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整理口服异维A酸相关疑问,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一、口服导维A酸适用于哪类痤疮的治疗?
- 结节囊肿型重度痤疮的一线治疗
- 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度或中重度痤疮的替代治疗
- 治疗意愿较强的轻中度痤疮患者
- 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可在使用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应用
- 伴有瘢痕或瘢痕形成倾向的痤疮患者
- 其他治疗无效、频繁复发的痤疮患者
- 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
- 中度至重度痤疮患者的推荐起始剂量为0.25~0.5mg/kg/天,之后可根据患者耐受性、痤疮严重程度和疗效逐渐调整剂量,重度结节囊肿性痤疮可逐渐增加至0.5~1.0mg/kg/天
- 轻中度痤疮患者可以采取低剂量的连续性或隔日治疗方案(10mg每天或者隔日一次)
- 建议与食物同服
- 以较低剂量异维A酸(0.2~0.3mg/kg/天)作为起始剂量,随后根据患者耐受性和治疗效果调整
- 在口服异维A酸之前使用泼尼松单药治疗2周
- 联用低剂量异维A酸和泼尼松(0.5~1.0mg/kg/天)2~4周,随后根据患者耐受性和治疗效果调整异维A酸剂量
- 异维A酸对口服避孕药(乙炔雌二醇和炔诺酮)的药代动力学没有显著影响
- 异维A酸治疗期间应避免与卡马西平、四环素类药物、维生素A、华法林、甲氨蝶呤等同时使用
- 异维A酸与苯妥英、系统糖皮质激素同时使用时应警惕骨质流失
- 若需与抗生素类药物联用,可考虑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全脸皮肤磨削术
- 机械皮肤磨削术
- 针对全脸或非面部区域的全剥脱性激光(非点阵)
- 中深层化学换肤
证据质量:高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2
二、口服异维A酸的最小适用年龄是多少?
考虑到青春期前大剂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潜在风险,因此不推荐12岁以下的患者使用口服异维A酸。对于12~17岁的痤疮患者,已知其合并有代谢或骨骼方面疾病时,使用异维A酸治疗时应慎重。
证据质量:高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
三、口服异维A酸的推荐剂量是多少?
证据质量:高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
四、口服异维A酸期间痤疮加重如何处理?
建议在治疗开始前结合患者痤疮分级、皮损类型和数量等方面评估患者在痤疮治疗期间的加重风险,对于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预防或者减轻治疗期间痤疮加重现象:
证据质量:低质量;推荐强度:推荐。
异维A酸治疗过程中发生轻微痤疮加重的患者,无需调整治疗方案;发生异维A酸诱导的严重暴发性痤疮的患者,建议停用异维A酸,并开始口服泼尼松(0.5~1.0 mg/kg/天)至少2周,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至少4周;待结痂病灶愈合后加用小剂量异维A酸,且两者联用至少4周,随后泼尼松缓慢减量,异维A酸逐渐增加用量。
证据质量:低质量;推荐强度:推荐。
五、如何正确把握口服异维A酸剂量和疗程来预防痤疮复发?
口服异维A酸一般3~4周起效,疗程视皮损消退情况、耐受情况及剂量而定,通常应不少于16周;建议长疗程的持续性低剂量给药(每日服用),并且根据皮损恢复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痤疮残留病灶,选择适当减少剂量(<0.3 mg/kg/天)继续维持治疗2~3个月或更长时间,具体根据患者皮损改善程度以及患者痤疮性质进行调整。
证据质量:中等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
六、口服异维A酸的常见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有哪些?
口服异维A酸常见的副作用为皮肤黏膜干燥,建议日常做好皮肤屏障修复和防晒,发生不良反应或者有风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减少异维A酸的剂量(<0.5mg/kg/天)
证据质量:高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
部分女性患者在口服异维A酸期间可能会发生月经周期紊乱,但停药后会恢复正常,建议在治疗前告知女性患者异维A酸潜在的月经不调风险
证据质量:低质量;推荐强度:推荐。
七、异维A酸与哪些约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证据质量:低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
八、育龄期患者是否需要在口服异维A酸后避孕,避孕的持续时间是多长?
异维A酸有明确的致畸作用,禁止用于妊娠或即将妊娠的女性,育龄期女性患者及其配偶在治疗前3个月、治疗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应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证据质量:中等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
暂无证据表明异维A酸会对男性痤疮患者的生育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证据质量:低质量;推荐强度:推荐。
九、口服异维A酸与心理健康障碍有关吗?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口服异维A酸与心理健康障碍(抑郁、焦虑、自杀)有关,但考虑到痤疮疾病本身可能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建议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已经存在明显抑郁症状或有抑郁症的患者谨慎使用,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心理医生介入
证据质量:高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
十、口服异维A酸会增加炎症性肠病的风险吗?
目前证据尚不能证明口服异维A酸与炎症性肠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建议在异维A酸治疗前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性肠病或者相关家族病史,并告知其用药的潜在风险
证据质量:高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
十一、口服异维A酸会影响皮肤治疗吗?
不建议在口服异维A酸治疗期间或停药6个月以内进行以下皮肤手术:
此外,建议在接受皮肤治疗前对患者的皮肤屏障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皮肤敏感度和皮肤屏障受损情况调整皮肤治疗的强度(换肤终点、终止时间和调节光电能量)等
证据质量:中等质量;推荐强度:推荐。
十二、口服异维A酸会增加成人骨折风险吗?
- 口服异维A酸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较弱
- 对存在骨骼方面疾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异维A酸的使用或使用低剂量异维A酸治疗,同时监测维生素D和钙水平
- 建议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在异维A酸用药前和随访期间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
- 对于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建议与多学科专家讨论后决定是否服用异维A酸
- 口服异维A酸可能会造成甘油三酯升高,通常在调整饮食、减少异维A酸剂量或停止治疗后恢复正常
- 如果甘油三酯水平难以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甚至出现胰腺炎风险时,应停用异维A酸
- 有胰腺炎病史者,建议慎重服用
- 口服异维A酸后肝功能指标升高的发生率较低,轻微升高可以继续服用
- 当肝功能指标超出正常值上限2倍时,建议降低口服异维A酸剂量
- 超出正常值上限3倍时,建议立即停药
- 肥胖和肝病患者应慎用异维A酸,或者在使用时增加指标监测频率
- 若乙肝患者肝功能基本维持正常,且病毒能够有效控制,可慎重服药。
- 针对用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分辨异常发生原因是由口服异维A酸引起还是其他原因如肝炎病毒感染、合并其他药物等引起。
- 因肝功能异常而停药的患者,可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考虑再次服用,但需对肝功能情况进行严格监测。
证据质量:中等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13
十三、口服异维A酸治行需要监测哪些生化指标?
建议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判断监测指标和监测频率
证据质量:高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
口服异维A酸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尚不明确
证据质量:极低质量;推荐强度:推荐。
十四、口服异维A后甘油三酯有明显升高,能否继续服用?
证据质量:中等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
十五、口服导维A酸后肝功能指标升高,能否继续服用?
证据质量:中等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
证据质量:极低质量;推荐强度:强推荐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