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些人群易患痛风,饮食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哪些人群易患痛风,饮食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
一般来说,以下4类人易患痛风:
长期酗酒者
自古以来,痛风/HUA 就一直与酒精挂钩。但酒精的嘌呤浓度并不高。当前我国对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列为四个分段(如下):

表 1:食物嘌呤分类
在各类饮料中,酒类并未被提及。尽管酒精中的嘌呤含量相对较低,尤其是白酒,但白酒的度数较高,容易导致体内乳酸堆积,进而抑制尿酸的排泄。随着酒度的增加,乳酸堆积的现象更为明显,对于肾衰竭的患者而言,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有痛风/HUA 家族史者
痛风或 HUA 具有遗传倾向,表现为显著的家族聚集现象。经过科学研究,血尿酸升高的遗传几率介于 27% 至 41% 之间,而痛风的遗传可能性约为 30%。值得注意的是,约有 20% 的痛风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背景。
肥胖者
在过去,体力劳动占据主导地位,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然而,随着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肥胖相关疾病日益普遍。肥胖与多种疾病存在直接关联,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定义为对健康产生风险及体内脂肪过度积累的状况。
肥胖的发生,不仅仅与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包括当前所处的环境(生活与工作环境方式、政策等)均有一定的影响。
回归我国,截止 2020 年,我国 18-44 岁、45-59 岁及 60 岁以上肥胖率为:16.4%、18.3% 及 13.6%。肥胖不仅仅会影响外观形象,还可导致多种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也其中之一。
长期高嘌呤饮食
尽管通过外部摄入的食物来源占据了体内嘌呤总量的三分之一,然而,若长期保持此种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血清 UA 水平出现反复波动或持续维持在高水平状态。事实上,血清尿酸浓度的升高与痛风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浓度越高,发生痛风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为了降低痛风发病风险,应合理控制饮食中嘌呤的摄入量。
为预防和治疗痛风,应掌握以下7大饮食原则:
1.限制总能量,达到并保持理想体重
肥胖使痛风的发生概率增大,不过快速减肥对痛风不利,甚至诱使痛风发作。所以,肥胖的朋友要有一个合理的减肥速度,如一周减一斤。
2.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60%~65%,可减少脂肪分解产生酮体,有利于尿酸盐排出。一个人一天至少保证吃150克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每顿饭至少有一两的粮食(生重)。
少吃精白米面,增加全谷物的摄入,注意粗细搭配,可用部分富含淀粉的根茎类蔬菜,代替一部分精白米面。
每天精制糖摄入在25克以内,不可大量摄入。尽量减少蔗糖、蜂蜜、果糖或甜菜糖的摄入,否则会增加尿酸生成。
3.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0%~15%
蛋白质摄入过多可增加痛风发作风险,因此蛋白质供给量应限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1克,急性痛风发作时可控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0.8克。
当然,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础,无其他禁忌的话(如肝肾异常),还是要注重补充的。动物蛋白可优先选用牛奶、奶酪和鸡蛋。
可记住“四个一”:每天一定量的主食,一袋脱脂牛奶,一个完整的水煮鸡蛋,一两瘦肉(不吃内脏)。
大豆是植物蛋白的良好来源。黄豆虽然嘌呤含量高,但豆腐在制作的过程中经过浸泡等多道工序,嘌呤会随水流失一部分,所以豆腐并非高嘌呤食物。
且来自植物性食物里的嘌呤与来自动物性食物里的嘌呤对人体体内代谢或痛风发作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特殊疾病如肾功能不全等,血尿酸高的人是可以适量食用豆腐的。
4.限制脂肪摄入量
为降低体重,应限制脂肪的摄入量。脂肪有阻碍肾脏排泄尿酸的作用,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更应加以限制。日常尽量不喝肉汤。
5.适当运用合理的烹调方法减少食物中嘌呤的含量
选择低嘌呤食物,运用适当烹调方法减少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如肉的最佳吃法为:先煮,倒掉肉汤,煮好的肉再切肉片、肉丝,去炒菜这样可以去掉肉里面30~40%的嘌呤。
此外,辣椒、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诱使痛风急性发作,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痛风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建议每天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约1啤酒瓶盖)。
6.禁酒
不管是一次性大量饮酒还是经常饮酒,均可引起急性痛风的发作,因此应禁酒类,尤其是啤酒,啤酒比白酒、红酒更容易制造尿酸。
7.适当多饮水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充足饮水可以增加尿酸排出,无其他禁忌病的话,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每天至少饮水2000毫升,随时随地小口喝。
勿大量饮用果汁,应选用白开水、淡茶水,而浓茶水、咖啡、可可等饮料有兴奋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可能会引起痛风发作,故应尽量避免食用。
来源 梅斯医学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