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心动过速可以造成心脏扩大吗?

发表者:吴力 人已读


什么是心动过速?休息状态下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就可以称为心动过速。特殊情况下,例如跑步、饮酒、重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不能称之为心动过速。如果心跳过快影响到血液循环时,才有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头昏、眩晕、甚至意识不清。

常见的心动过速有哪些?有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症状因人而异,没有特异性,需要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才能明确诊断,

研究表明,长期的心动过速可以造成心肌肥厚,心脏扩大。

早期可能仅仅表现为高电压、心电轴左偏,或部分导联的R波增高。

调查数据表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最常见于心室率增快的房颤和房扑。其次是房速、房室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各种室速和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等,上述这些心律失常都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临床长期观察发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多发生在心动过速后3~120天。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最好是连续2周的动态记录,从中分析心率增快的程度,心律失常的负荷大小,对于确定是否为心动过速诱发性心肌病是必要的。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特征是:心肌扩张,伴有中度或重度双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但不伴有心肌肥厚。此外可能伴有二尖瓣功能不全,返流等。

明确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除了心动过速的客观证据,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心脏扩大,需要在治疗心动过速后6个月,观察左室收缩功能是否恢复或改善,心脏有无缩小。

治疗包括药物和射频消融,选择有循证依据,可以逆转左室扩大的药物,优化抗心衰治疗对促进逆转重构至关重要。

临床研究表明经有效治疗后,左室功能通常在4~12周内改善,大多数患者心衰症状改善,纽约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

由于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病程长短不同,有些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并不能逆转,尽管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了,但组织的重构重塑,舒张功能不全和心室扩张可能持续存在。

房颤相关性心肌病

房颤相关心肌病,也是一种排他性诊断,对于非缺血性心肌病和持续性房颤患者,尽管进行了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心室率控制仍无改善,但治疗房颤后左室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时,可确诊。

射频消融能使50%~88%的房颤合并心肌病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CABANA试验中,与药物治疗相比,射频消融改善了患者生存率、房颤复发和总体生活质量。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总体成功率为30%~50%。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房颤试验表明,在伴或不伴心衰患者中,抗心律失常药物未能显示显著疗效,包括减少心衰住院方面。

室性早搏相关性心肌病

这类心肌病的特点是,左室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由频发的室性早搏所致。

如果已确诊心肌病,频发室性早搏可导致左室射血分数恶化≥10%,室性早搏有可能诱发相关的心肌病,加重原有的心肌病变。

室性早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75岁的人群。室性早搏通常与心梗后、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和心衰有关,据报道患病率超过90%。

频发的室性早搏增加了全因死亡与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控制室性早搏可以改善收缩性心衰,缩小左室扩大。

有研究显示,室性早搏负荷≥10%促进室性早搏诱发心肌病进展,还有研究显示,室性早搏负荷降低至6%~8%左室功能改善。

部分室性早搏负荷较高的患者并不发生心肌病。插入性室性早搏、室性早搏-QRS持续时间>157 ms和心外膜起源,均可预测室性早搏性心肌病的发生。

室性早搏性心肌病的发生时间从几个月至几年不等。

如果频发的室性早搏负荷>10%,应怀疑患者存在室性早搏性心肌病,尤其是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室性早搏性心肌病的特点是轻至中度左室功能障碍、左室增大、轻度二尖瓣反流、左房增大,通常在消除室性早搏后2~12周内消退。

对于心肌病和室性早搏负荷>15%的患者进行

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心肌病的进展。

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频发室性早搏(平均室性早搏负荷为20%)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67%左室功能改善。

对于影响右室的室性早搏心肌病患者,成功的射频消融治疗可恢复右室功能。

综述所述,对于心动过速所致的心肌病,有效的心率控制可以逆转左室扩大,改善心脏功能。射频消融术可以改善房颤合并心肌病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复发,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室性早搏负荷大于20%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首先考虑射频消融术,可以有效改善心脏功能,缩小心脏扩大。总之,有效控制好心率,可以预防心动过速相关性心肌病,也可以改善原有心肌病患者的心脏功能。

本文是吴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