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廖永德 三甲
廖永德 主任医师
武汉协和医院 胸外科

肺结节遇上“GPS” ,电磁导航助力精准诊疗

96人已读

肺癌作为全球头号癌症杀手,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而随着低剂量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肺小结节”检出率逐年上升,同时患者对安全、有效的微创诊疗技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然而一些肺部直径小于8毫米的结节、肺部远端小结节、毛玻璃样变、多发结节等早期病灶一直是胸外科手术的难题。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结节像大果树上掩盖在树叶中的小果子——CT上能看到,但是手术中难以判定具体在哪里。传统定位方法是手术医生使用手指触摸或使用器械滑行定位仿佛盲人摸象,成功率低,时常导致切除不完全等问题,影响最终治疗效果。所以这种小结节的定位既十分重要又难以解决。

支气管镜在磁导航引导下逐步接近肿瘤

实时电磁导航设备则如同给外科医生装上了“火眼金睛”,使得病变被精准切除,肺组织可以被最大程度的保留。其工作原理是电脑软件将CT三维重构图、电磁场图和气管镜镜下实景图重建成肺部“立体地图”并呈现在立体显示器上,同时软件生成一个指引支气管镜到达肺结节附近区域的“最佳路径”,医生通过控制支气管镜探头的方向来跟随“最优路径”的指引,如同智能汽车自动巡航到目标位置,让手术平均节省时间1-2个小时

图为电磁导航工作原理

我们知道,人体肺脏的气管到肺泡一共有24级分支,如同多级公路:宽敞的国道层层延伸至乡间小道。有了电磁导航技术这个“肺脏导航仪”,手术医生就可以精准快捷地知道小结节在哪一条“乡道”附近的区域。而且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下相关诊疗技术(定位、活检等)经国内外多年的临床实践,成功率达到98%,定位准确率89%。更加重要的是,电磁导航与微创手术能在同一手术室同期完成,患者仅需1次麻醉,有效避免传统定位方法弊端和潜在风险。

肺部电磁导航方法相关技术门槛较高,仅在全国少数大型医院或专科医院开展。武汉协和医院胸外科廖永德教授团队常规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辅助外科手术,相关技术成熟,定位精准高效,微创手术占比达98%,手术方式更符合现代医学的理念,也更加温和体贴。

廖永德
廖永德 主任医师
武汉协和医院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