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乙肝临床治愈”
乙肝临床治愈又称功能性治愈,是指停止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阴性、HBV-DNA检测不到、肝功能正常、肝脏组织病变改善。
1、哪些人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呢?
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目前数据较多效果较好的是“优势人群”,即在接受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乙肝患者,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HBsAg≤1500IU/ml;
②HBeAg阴性;
③HBV DNA<100IU/ml或者低于医院检测下限。
另外还有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儿童、产妇等乙肝人群也显示出较高的临床治愈率。
注意:不是优势人群可以先通过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达到“优势人群”条件后再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从而最终实现临床治愈。
2、临床治愈后会不会复发呢?
复发率大概9%左右。复发患者再次接受治疗后约有50%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3、听说打长效干扰素有副作用是不是真的?
注射长效干扰素不良反应每个人会有差异,比如肝功能异常、白细胞降低等,可以通过监测加药得到缓解,其他不良反应相对少见,大部分人都能够耐受。
4、长效干扰素需要使用多久?
如果治疗24周医生评估无效会停用,如果有效,一般疗程为48周,也需要根据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等情况决定最终疗程。
5、《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提出,Peg IFN-α与核苷(酸)类药物联用,可使部分优势患者获得临床治愈!
自从发现乙肝病毒后,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从未停歇。1990年干扰素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肝,1998年第一个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上市,紧随其后的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

抗乙肝病毒药物发展史
截至目前已有9种抗病毒药物问世,成为了乙肝患者的救星。通过长期坚持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被抑制,阻止了肝纤维化的进展,大大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