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金松
主任医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血液科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显著提高长期生存效果
972人已读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在初诊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应用,是一种针对高复发风险患者的强化治疗策略。以下是关于ASCT在初诊高危DLBCL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的详细信息:
初诊高危DLBCL的治疗策略
对于初诊的高危DLBCL患者,标准的一线治疗通常包括免疫化疗,如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然而,由于高危患者的复发风险较高,强化治疗策略,如ASCT,可能被纳入治疗计划。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流程
- 初始化疗:
- 患者首先接受几轮标准的免疫化疗(如R-CHOP),以达到初步的病情控制和最大限度的肿瘤缩小。
- 干细胞采集:
- 在化疗达到部分缓解(PR)或完全缓解(CR)状态后,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通过动员剂(如G-CSF)和采集程序从外周血中收集。
- 高剂量化疗:
- 患者接受高剂量的化疗方案(如BEAM方案:卡氮芥、依托泊苷、阿糖胞苷、马法兰)以彻底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
- 干细胞回输:
- 在高剂量化疗后,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被回输到体内,以恢复骨髓功能和血液生成。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
- 无进展生存期(PFS):
- 在初诊高危DLBCL患者中,ASCT后两年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高于仅接受标准化疗的患者。研究显示,ASCT可以将高危患者的两年PFS提高到50-60%。
- 总体生存率(OS):
- ASCT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高危DLBCL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OS),提高至50%左右,具体情况因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反应而异。
- 完全缓解率(CR):
- ASCT后的完全缓解率(CR)在初诊高危DLBCL患者中较高,可以达到60-70%。
影响ASCT效果的因素
- 疾病状态:
- 在ASCT前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预后通常更好。
- 高危因素:
- 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越高,预后越差。IPI评分包括年龄、LDH水平、病灶数目、ECOG体能状态评分和疾病分期等因素。
- 移植前的治疗反应:
- 对初始治疗或挽救治疗反应良好的患者,ASCT的效果通常更好。
- 移植相关并发症:
- ASCT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感染、移植相关的器官毒性等。这些并发症会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长期生存。
结论
对于初诊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线治疗的一部分,能够显著提高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率。尽管ASCT在这类患者中的效果较好,但仍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预后因素和治疗反应,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是闫金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