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闫金松 三甲
闫金松 主任医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血液科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分型

1248人已读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异质性很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基于分子特征进行分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生物学行为,并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以下是DLBCL的主要分子分型:

基于基因表达谱的分型

  1. 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亚型
  • 来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通常预后较好。
  • 特征基因:BCL6、CD10、LMO2、HGAL等。
  1. 活化B细胞样(ABC)亚型
  • 来源于活化的外周B细胞,通常预后较差。
  • 特征基因:IRF4、BCL2、MYD88、CARD11等。
  1. 非分类型(Unclassified)亚型
  • 不能明确归类为GCB或ABC的DLBCL。
  • 基于基因组学的分型

  1.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重排
  • MYC、BCL2和BCL6重排:双打击淋巴瘤(double-hit lymphoma, DHL)或三打击淋巴瘤(triple-hit lymphoma, THL),预后极差。
  • MYD88突变:常见于ABC亚型。
  • CD79B突变:与ABC亚型相关,影响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
  • EZH2突变:常见于GCB亚型,影响表观遗传调控。
  • 新的分子分类方法

    近年来,基于多组学数据(如基因表达谱、基因组突变谱、拷贝数变化、表观遗传修饰等)进行的整合分析,提出了新的DLBCL分子亚型分类方法。这些方法更为复杂,能够提供更多的生物学和临床信息。

  1. LymphGen分类
  • 基于多种基因组异常,将DLBCL分为七个亚型,每个亚型有其特定的分子特征和预后:
  • MCD(MYD88/CD79B):常见于ABC亚型,预后较差。
  • BN2(BCL6/NOTCH2):相关于活化B细胞通路,预后中等。
  • N1(NOTCH1):较为少见,预后较差。
  • EZB(EZH2/BCL2):常见于GCB亚型,预后较好。
  • ST2(SGK1/TET2):与GCB亚型相关,预后较好。
  • A53(ATM):与DNA损伤修复通路相关,预后较差。
  • T2(TP53):与肿瘤抑制基因TP53突变相关,预后较差。
  • 临床应用

  1. 预后评估
  • 分子分型有助于评估DLBCL患者的预后。例如,GCB亚型通常预后较好,而ABC亚型和携带MYC/BCL2重排的患者预后较差。
  1. 治疗决策
  • 分子分型可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例如,ABC亚型患者可能对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敏感。
  1. 新型治疗靶点
  • 不同分子亚型的DLBCL可能对不同的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有特定的反应。例如,EZH2抑制剂对于EZB亚型可能有治疗潜力。

结论

DLBCL的分子分型对于理解其生物学特性、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基因组学和多组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分子分型方法将进一步提高DLBCL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闫金松
闫金松 主任医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