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状疱疹常见四大认知差错及解决办法
前几天遇到一个带状疱疹患者,其本人是心脏搭桥术后发病的。初诊时疼痛难眠,身体极度虚弱。经过调理,皮疹和疼痛均消退。仨月后来复诊说带状疱疹复发了,感觉原来发病的地方疼痛不适。经过了解,原来是患者痊愈后并没有忘记带状疱疹这事。亲戚朋友的“关心”加上网络上的留言,导致其一直认为带状疱疹会留后遗症。渐渐的,本来已经痊愈的他又“复发了”。其实他是被带状疱疹这个病给吓着了,更确切的是周围人或者网络不正确的认知,让他陷入恐慌。后来发现被此病吓着的患者并不是个例,这和人们对此病的认识差错有关。
认识差错一:得了带状疱疹就会出现后遗症。其实经过规范治疗的患者带状疱疹后疼痛的发生率并没有那么高。据较为公认的德国S2k指南,出现皮疹后持续超过90 天的疼痛才算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5% ~ 30%,多见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我所治疗的数千例患者,真正出现后遗症的不到10例,其中多数还是不遵守医嘱所导致。
认识差错二:得了带状疱疹治疗越积极越好。得了疾病积极治疗是对的,但过度积极反而会延误疾病的进程。临床上,我遇到很多患者得了此病之后用了好多办法。首先是民间秘方,用“烟油”、“放血”、“针刺”、“泥疗”等等,然后就是中西医内服外用药等治疗。见过最极端的患者为了治疗此病吃十多种药,加上营养保健品,外用数种药物,结果依然会出现后遗症。其实此病治疗并不复杂,早期发现可以用抗病毒药。根据疼痛程度服用止痛药即可。皮肤表面的水疱不用处理,发病十天左右也会自然结痂脱落。如果不过度刺激,很少有感染的情况出现。更多遇到的是过度的治疗,导致表面的感染及迁延难愈。
认识差错三:得了带状疱疹就要绝对卧床休息。这类患者很多,大多是对疾病认识不充分所致。带状疱疹的发病多因为劳累、焦虑、失眠或者营养不良等诱发。但并不是说得了此病就要绝对卧床休息,适当的运动是有助于疾病的恢复的。此病最大的危害不是表面水疱,而是病毒诱发的神经痛。针对神经痛,我建议患者要有合理的运动量,可以促进神经的恢复。临床上发现,患者神经痛多会导致焦虑失眠等继发症状。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可以促进睡眠,帮助患者痊愈。
认识差错四:得了带状疱疹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止痛。我见过很多极端的例子,为了缓解疼痛从刚开始就想尽一切办法止痛。有的患者靠止痛药效果不好,外用止痛贴剂,同时还用针刺、神经阻滞、射频消融等等。结果,越是急切止痛,越治不了疼痛。这是因为患者没有掌握此病的发病规律,没有按照发病的阶段合理应用治疗手段导致的。在发病早期,应该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果疼痛较为严重,可以配合止痛药,但不必过度。中医药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配合缓急止痛等药物,完全可以控制。如果疼痛持续过久,可以在止痛药的基础上适当加上其他止痛办法,但是不能过度。
我在临床上治疗此病采取的顺势治疗法。简单的理解就是掌握此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分阶段进行辨证论治。一般来说,此病发生之初,多表现为湿热或者热毒内蕴。治疗此病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针对皮肤表面的水疱,不用干预,随着疾病的发展会慢慢结痂脱落。湿热或者热毒祛除之后,如果留有疼痛或者瘙痒等,转以重镇安神、缓急止痛药物为主。中医认为诸痛肿痒多与心相关,神安心自静,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重镇安神药多用生龙骨、煅牡蛎、煅磁石等,缓急止痛药多用白芍、葛根等。疼痛缓解不佳,可以用乳香、没药等。如果瘙痒较为严重,可以加上白鲜皮等止痒药物。
总结一句话:带状疱疹并没有那么可怕,千万别被亲朋好友或者网络上错误的认知给吓着了。及时规范的治疗,是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最有效途径。
本文是付中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