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发骶管囊肿怎样手术?既要创伤小,又要防粘连
多发骶管囊肿;微创手术;神经根粘连;防粘连;微小骨窗
在前文《别让它粘住你的神经根!》中,我们引用了单个巨大骶管囊肿的手术病例,阐述了通过微小骨窗封堵漏口、减少神经根显露以避免术后神经根粘连的手术技术和理念。
本文将进一步介绍,对于多发骶管囊肿,如何开展微小骨窗【防粘连】手术。
患者因双下肢酸痛、无力多年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郑学胜主任医师门诊,诊断为多发骶管囊肿。术前磁共振检查显示有3个骶管囊肿,分别是右侧骶1、骶2,左侧骶2。

术前磁共振:右侧骶1、2骶管囊肿

术前磁共振:左侧骶2骶管囊肿
郑主任团队根据术前磁共振和术前CT影像,通过融合重建,显示右侧骶1神经根可以通过腰骶间隙到达漏口部位,不需做骨窗;只要在骶2水平做一个约1*0.8厘米的微小骨窗,就可以兼顾骶2水平左右侧两个骶管囊肿的漏口,从而实现极小创伤和神经根显露。

术前规划:骶管囊肿漏口定位

术前规划:骶2微小骨窗(蓝色区域)可以兼顾双侧骶管囊肿
经过充分的术前规划,郑学胜主任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保护下,顺利实施了手术,通过腰骶间隙和骶2微小骨窗,成功封堵了三个骶管囊肿。在神经根间隙和骶管后壁贴敷薄层自体脂肪。
术后CT显示,骨窗范围与术前规划一致,通过钛网修复后,保护了骶骨的完整性和骶管的独立空间。

术后CT:骶管微小骨窗仅1*0.8cm,予以钛网修补

术后CT:骶管微小骨窗仅1*0.8cm,予以钛网修补

术后CT:骶管微小骨窗仅1*0.8cm,予以钛网修补
术后磁共振显示,三个骶管囊肿均得到严密封堵。

术后磁共振显示,骶管囊肿得到严密封堵

术后磁共振显示,骶管囊肿得到严密封堵
由于是高流量骶管囊肿,患者术后卧床10天,随后下地行动几乎无任何不适,术前症状明显改善,取得了满意的手术疗效。
郑学胜主任医师指出,相对于单个巨大骶管囊肿,多发骶管囊肿的微创手术更复杂一点。
首先,每个骶管囊肿都有一个漏口,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漏口封堵;
其次,多发骶管囊肿的多个漏口有一定间距,为了减少术后粘连的可能,要尽量缩小骨窗范围,减少神经根暴露,所以影像重建、术前规划、精准定位就特别重要,以便兼顾微小骨窗和多个漏口封堵的需要;
第三,多发骶管囊肿往往涉及骶1神经根,可以尽量利用天然的腰骶间隙达到骶1骶管囊肿手术部位,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骨性切开范围。暴露空间越小,术后粘连更少。
第四,在神经根间隙和骶管后壁铺垫薄层自体脂肪,可以进一步减少粘连。
综上,虽然多发骶管囊肿更为复杂,但通过周密的规划和耐心的手术操作,也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本文是郑学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