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一聊强迫症
一 强迫症的表现有两种:
1 强迫行为:可以看到的行为举止
2 强迫思维:是头脑中反反复复控制不住的思考同一个问题
那“强迫”是什么意思呢?
① 被迫的:是不想做但是被迫要去做,而这个被迫是自己内在逼迫自己的;
② 过度重复:明明知道没有必要,不符合逻辑,但是还是反复重复做同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如反复洗手和思考同一件事情
二 常见表现
1 外部可见的重复行为:如洗手、检查、数数、仪式性动作等
2 内在煎熬的反复思考:祈祷、计数、反复默诵字词等
强迫外在行为有两种原因
1 追求完美的人:每个问题都必须想清楚,每个细节都要没有问题,就是引发其穷思竭虑的习惯。
2 对抗自己的强迫思维:做某个动作的就是为了对抗内在强迫思维而做的动作,如果没有做,可能就会有坏运气、坏事情发生
三 为什么会有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
到底是谁在逼迫他们呢?是焦虑(有时表现为害怕、担心或恐惧)在逼迫他们,例如:
1 强迫洗涤:患者之所以反复多次洗涤,不是因为患者觉得没有洗干净,而是一旦停止洗涤,他就会感到焦虑,当他忍受不了焦虑时,他就会再次洗涤或者继续洗涤,反复多次洗涤之后,患者的焦虑情绪会减轻,也就不会有洗涤行为了
2 强迫性穷思竭虑:如果患者对某个问题没有想清楚,就会感到烦躁不安,这种烦躁不安就会驱使患者继续思考下去,直到筋疲力尽或者想出一个结果来
那么强迫症的焦虑又是怎样得来的呢?为什么有人洗一遍手不会感到焦虑,而强迫症患者会感到焦虑呢?为什么有人想不清一些问题却不会感到心烦,而强迫症患者会感到心烦呢?
患者对洗手的焦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生活中其他焦虑的事情和洗手结合后形成的。
例如,有患者在洗手的时候,若正在因工作(或是家庭冲突)压力体验到焦虑,就有可能使得原本由工作(或家庭冲突)引发的焦虑变成由洗手引发的了,工作压力(或家庭冲突)的焦虑情绪就在洗手中呈现出来,掩盖了原来真实的焦虑
四 那明明那么痛苦,为什么还能一直维持下去呢?
在感受到焦虑后,就会被迫做出一些行为来降低焦虑,一旦感觉这样的行为(反复洗手)能够降低焦虑,会选择反复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复洗手)来减低焦虑。通过过度重复的行为来降低焦虑,因为患者经常面临这样的焦虑事情,患者就会反复启动这个过度重复的行为来应对,如此一来,患者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也就维持下来了。
当患者在洗手的时候感受到焦虑情绪,他可能会把这种焦虑和不安解释为“担心没有洗干净”,于是他就再洗一遍,结果焦虑有所减轻,但还是焦虑;接着再洗一次,焦虑又有所减轻,但还是有焦虑;他又洗一遍……经过多次重复洗涤,他的焦虑程度终于得到缓解,于是他心安了。

DSM-5 对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第1条 具有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或者两者皆有。强迫思维的定义如下。
①在某些时段内,个体感受到反复的、持续性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冲动或意向,大多数个体都会为此出现显著的焦虑或痛苦。
②个体试图忽略或压抑此类想法、冲动或意向,或用其他一些想法和行为来应对它们(例如,通过某种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的定义如下。
①重复行为(如洗手、排序、核对)或精神活动(如祈祷、计数、反复默诵字词),个体感到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是作为应对强迫思维或根据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则而被迫执行的。
②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及痛苦,或防止出现某种可怕的事件及情况;然而,这些行为或活动与所涉及的预防情况缺乏现实的连接,或者明显是过度的。
第2条 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是耗时的(如每天耗时1小时以上)或这些症状引起了具有临床意义上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及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第3条 强迫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如滥用药物等)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第4条 该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地解释。
如何有效自我评测?
这个是医院里面最常用的针对强迫症的测评方式:

刘梅珠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心理治疗师 /心理咨询师 /注册心理师
擅长:家庭养育、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婚姻家庭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
需要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关注我的个人网站:
https://amiraliu.top

本文是刘梅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