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景祖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那些事儿

发表者:盛景祖 人已读

放射性皮肤损伤主要分为急性放射性皮炎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一般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1. 核辐射事故;
  2. 短时间内使用大剂量放射线治疗时未严格掌握指征、控制照射剂量(可发生于治疗肿瘤和良慢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和瘢痕疙瘩等过程中);
  3. 反复治疗累积核辐射剂量过大。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

临床表现及分级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1.初期反应期:患者的皮肤、黏膜没有发现明显的皮肤粗糙、毛囊丘疹、红斑等改变;

2.潜伏期:I度皮肤损伤10~65d,平均28d。II度皮肤损伤8~34d,平均21 d;

3.基本反应期:最初皮肤有胀感、瘙痒,后皮肤粗糙,或出现散在粟粒大小毛囊丘疹,或斑点,斑片状红斑,逐渐扩大融合色泽加深呈暗紫色,压之不退色。红斑后7~16d出现性质不同的水疱,破溃后局部表浅糜烂或形成溃疡;

4.恢复期:进入恢复期以后,I 度皮肤损伤开始脱屑,色素沉着,无明显自觉症状。浅II度创面脱痂后,色素沉着,无瘢痕形成。深II度愈合后色表脱失,形成花斑状。

急性放射性皮炎(RTOG)分级标准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放射性皮炎、硬结性水肿、慢性放射性溃疡及放射性皮肤癌4种类型,其中以放射性皮炎最为常见。

1.慢性放射性皮炎:表现为皮肤萎缩,腺体和毛囊均萎缩或消失,皮肤干燥、失去弹性,色素沉着与色素脱失相间并存,表皮变薄、浅表毛细血管扩张,脱屑、皮肤瘙痒;

2.硬结水肿:表现为局部皮肤水肿变厚,表面如橘皮状,触之其坚如板,水肿波及皮下组织极易破溃;

3.放射性溃疡:表现为创面污秽苍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溃疡四周呈放射性皮炎表现;

4.放射性皮肤癌:在临床上也不少见,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为主,也有在慢性皮炎基础上发生肉瘤、黑素瘤和皮脂腺癌的报道。

慢性放射性皮炎(RTOG)分级标准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

治疗预防与健康宣教

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治疗应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

1级放射性皮炎:进行一般皮肤护理措施,可使用外用皮质类固醇,1~2次/d(I级证据)。不推荐对I级放射性皮炎患者使用特殊敷料进行治疗(II级证据);

2和3级放射性皮炎:治疗包括预防继发皮肤感染及在皮肤脱皮部位使用敷料。可使用包括磺胺嘧啶银敷料等外用敷料治疗(II级证据),合并感染时应采用外用和(或)全身性抗生素进行治疗(V级证据);

4级放射性皮炎:需要中止放疗,并由多学科团队进行个体化治疗;

对于同时使用EGFR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如果出现1、2或3级放射性皮炎,一般无需中断或减少药物剂量(III~IV级证据)。若出现4级放射性皮炎,则建议同时中断放疗和EGFR单抗治疗(III级证据)。

慢性放射性皮炎的治疗推荐:

1.药物治疗:相关报道较少,长期联用己酮可可碱与维生素E治疗皮下放射性纤维化证据不足(II~III级证据);

2.非药物治疗:不推荐高压氧治疗放射性皮肤纤维化(III级证据)。谨慎评估后,可选择性使用激光治疗放射性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过度(III~IV级证据)。主动和被动的活动度训练有助于改善活动度和减少挛缩(IV级证据)。

预防与健康宣教:

1.预防:

①放疗时避免过大剂量;

②仔细观察放疗后皮肤情况,如果已发生皮炎要提前停止治疗,定期随访;

③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定期体检;

④鲜红斑痣和血管瘤患者尽量不要选择同位素敷贴治疗,以免给孩子带来身心影响;

生活方面,重视食品卫生,尤其是水产品,注意食品选取的途径,注重食品产地,购买带有相对应食品检测认证的商品;减少在受影响区域的活动,如在核污染的水中长时间的游泳,潜水,捕鱼等;避免直接接触雨水。

2.健康宣教:

加强健康宣教,包括心理疏导、皮肤护理和饮食指导等。

①在放疗期间和放疗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内,需要尽量减少辐照区域内的皮肤刺激、摩擦及过度日晒(III~IV级证据),避免穿着高领、紧身衣物,推荐低领上衣,尽量保持照射区皮肤裸露、清洁及干燥;

②使用温水或pH值(pH 4~ 6)接近人体皮肤的不含香精、无刺激的肥皂进行清洗,也可显著减少瘙痒、红斑和脱屑,但并不降低放射性皮炎的总体发生率(II级证据);

③避免在放疗区域皮肤使用酒精、香水和婴儿爽身粉(III~IV级证据);

④对于有需要的人群可使用止汗剂/除臭剂(I级证据)。

核辐射导致皮肤损伤发生的内在机制可能主要与辐射诱导的皮肤细胞衰老、活性氧(ROS)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与抑制有关。然而,目前针对辐射引起皮肤损伤的治疗策略无法解决严重辐射引起的皮肤损伤问题。因此临床上的放射性皮肤损伤通常具有易复发、难根治的特点。

所以,我们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在面对核污染问题的态度上,要做到不“掉以轻心”,但也不能存盲目的“恐惧心理”,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科学的立场。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