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癫痫药应怎样口服才能有效?
药物治疗是目前癫痫治疗中最主要、最基础的治疗方案。确诊癫痫后,通常首选药物治疗。70%的癫痫患者经系统、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可以实现零发作。但由于部分癫痫患者对药物治疗存在一些盲区或误区,导致药物治疗效果可能不太理想。
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有哪些?
癫痫药物种类繁多,按照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类别,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巴比妥类
如苯巴比妥、去氧巴比妥、甲基巴比妥等,这类药物通过增强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促进氯离子内流,抑制神经元的过度兴奋,从而发挥抗癫痫的作用。
2、乙丙酰脲类
以苯妥英钠为代表,主要通过阻断电压敏感钠通道,减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
3、双链脂肪酸类
如丙戊酸钠、丙戊酸镁,具有多重抗癫痫作用机制。
4、琥珀酰亚胺类
如乙琥胺,通过减少钙通道的活动,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
5、苯二氮卓类
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作为GABA受体激动剂,增强GABA介导的抑制作用。
6、亚氨基苷类
包括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通过阻断钠通道和稳定神经细胞膜,减少神经元放电。
7、磺胺类
如唑尼沙胺,作用机制包括钠通道、钙通道阻滞和可能的GABA增强作用 。
8、新型抗癫痫药物
如拉莫三嗪、托吡酯、左乙拉西坦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钠通道调节、GABA受体增强等方式起效。
如何正确使用抗癫痫药物?
在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务必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原则:
尽早用药, 一旦确诊为癫痫,应尽早开始药物治疗,以控制癫痫发作,最大程度上减轻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个体化用药: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医生会根据发作的具体类型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并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调整药物剂量,寻找到既能有效控制发作又副作用最小的剂量。因此患者不应该盲目追求新药、自行增减药物的种类或剂量。
单药治疗优先:在癫痫治疗初期,通常建议单药治疗,即使用一种抗癫痫药物,以降低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风险和减少副作用,在排除如用药剂量不足、选药不当或服药不规律等因素确认单药治疗失败后,可考虑联合用药,最好选用作用机制不同、没有药物相互作用、副作用小、治疗指数高的药物,不宜合用化学结构相同的药物。如果单药就能将癫痫发作很好地控制,就不需要增加其他药物了。
规律服药、定期随访:癫痫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擅自停药,以免引起病情反复或加重。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药物血药浓度及副作用,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疗程要足,减药或停药要慢:在减停抗癫痫药物前,必须经过医生的综合评估。一般来说,癫病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后,至少持续2年以上未出现发作的情况下,才可考虑逐步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乃至停药。通过正规系统的治疗,约有40%的癫痫患者可以完全停药。然而,对于某些特殊癫痫综合征,如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至少需要5年以上无发作才能考虑减停药物。确定停药复发风险很小,可以开始逐渐减停抗癫痫药物,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2年,但如果在减药过程中再次出现发作或病情明显恶化的情况,需暂停减药并及时复诊。
癫痫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规律、规范地用药。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方便医生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文是冯亚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