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黄帅
黄帅 主治医师
禾禾齿科(怡和阳光门诊) 正畸科

牙齿矫正之牙根吸收:如何判断?严重程度如何界定?原因是什么?

335人已读

牙根吸收是牙齿矫正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并不完全可控,专门整理了一篇文献,给大家总结一下牙根吸收的重点。

一、牙根吸收不可控

正畸治疗中90%的牙齿都会发生牙根吸收,其中48%-66%为轻到中度,1%-5%为重度。

导致牙根吸收的因素众多,无法完全确定其原因,个体差异较大。

二、如何判断是否牙根吸收

在正畸治疗前拍摄全景片,也可加拍CBCT或根尖片来诊断是否发生牙根吸收;对于易感人群或牙位,建议正畸治疗 6~12 个月后拍摄全景片或根尖片来判断有无牙根吸收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对于牙根未发育完全、根尖孔未闭合的牙齿,由于血运较为丰富,牙根吸收风险较低;根管治疗的牙齿也不易发生牙根吸收,具体原因不明。

所以,如果在临床中发现牙齿牙根吸收比较严重,也有根管治疗来避免继续吸收的方法。

三、哪些牙齿容易牙根吸收?如何判断严重程度?

牙根吸收常发生于上颌切牙、下颌切牙,在尖牙、前磨牙和磨牙也可能发生。

在根尖片上,牙根吸收一般可以分为轻(1~2度)、中 (3度)、重度 (4度)。

轻度牙根吸收是指牙根体积减少小于原有体积的10%,中度是指牙根体积减少在10%~20%,严重情况则是是指牙根体积减少超过原有体积的20%。


四、牙根吸收的原因

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患者相关因素,二是治疗相关因素。

(一)患者相关因素

1、遗传因素:包括基因多态性、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

2、全身系统因素:包括全身性疾病、激素影响以及肥胖因子过载等,其原因可能与体内炎症因子升高相关。

3、个体易感性:可以借鉴父母、兄弟姐妹或者其他亲属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情况。

4、年龄和性别因素:临床观察到成人及女性发生牙根吸收的比率要大于青少年及男性。

5、牙根的形态或状态异常:对于牙根圆钝、短小、形态异常以及有外伤史的牙齿,牙根吸收的发生率高。

6、牙的部位:前牙较后牙具有更高的牙根吸收风险,特别是上颌中切牙。

7、牙槽骨状态及根骨关系:牙槽骨的密度、厚薄以及改建速率对牙根吸收的发生都有影响。


(二)治疗相关因素

1、正畸力大小和类型 (持续力或间歇力)

随着正畸力的增大而加重,且持续力也较间歇力更容易造成牙根吸收。对于间歇力,只要有力的暂停,牙骨质就可以修复,这有利于减少牙根吸收的发生。

2、生物力学:方丝摩擦力大,矫治力大,更易产生 EARR;而圆丝摩擦力小,矫治力轻柔,

牙根吸收发生的可能性小。

3、牙齿移动方式 (倾斜或整体移动,压低):整体移动对牙根会产生压力,可引起牙根的表面吸收;倾斜移动压力集中在根尖区,更容易引起根尖区牙根外吸收。

4、牙齿移动距离:当上颌切牙需要大量内收和压低移动时,最易导致牙根吸收。



以上内容全部来源于《正畸根尖区牙根外吸收的风险因素及其临床处理建议的专家共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原文。

黄帅
黄帅 主治医师
禾禾齿科(怡和阳光门诊) 正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