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罗忠光 三甲
罗忠光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消化科

胃癌关爱日 | 胃癌早筛:如何在胃里“找茬”?

324人已读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忽略身体的默默呼救,而胃癌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悄悄地闯入我们的生命。为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胃癌防治工作、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自2019年起,我国确定每年11月29日为“胃癌关爱日”,2023年11月29日是我国第5个“胃癌关爱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将跟您聊聊胃癌的基本知识一些常见的胃癌早筛方法。相信通过及时的早期筛查,我们有望实现胃癌极早期防治,改善疾病预后。

什么是胃癌?

胃癌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胃癌仍然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GLOBOCAN发布的最新估计,2020年全球每年胃癌发病人数达到108.9万例,位居恶性肿瘤第五位。同年,胃癌死亡人数为76.9万人,在所有癌症类型中排名第四

许多因素都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几乎占远端胃癌的90%;其他明确的风险因素包括体内脂肪过多、吸烟、重度饮酒以及高盐饮食和加工肉类。其他可能的胃癌危险因素包括Epstein-Barr 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巨大肥厚性胃炎

胃癌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且饭后加重、食欲减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进展期胃癌还可出现体重减轻、贫血、乏力、胃部疼痛、腹泻等其他症状。早期筛查可以在病情进展之前发现患者人群,从而提高治愈的机会,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哪些人需要做胃癌筛查?

我国建议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进行胃癌筛查。符合下列第1条和第2~6条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如何进行筛查?

胃癌筛查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血清学筛查和内镜筛查。最终确诊需要病理证实。

血清学筛查有哪些?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

治疗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患胃癌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检测方法,其中尿素呼气试验属于无创性筛查(无需查血):

1.血清Hp抗体检测

主要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可与其他血清学检测同时进行,更适用于胃癌筛查。

2.尿素呼气试验(UBT)

碳13和碳14呼气试验,是临床最常应用的非侵入性试验,具有Hp检测准确性相对较高、操作方便和不受Hp在胃内灶性分布影响等优点,适用于有条件的地区开展。

血清胃蛋白酶原(PG)

当胃黏膜发生萎缩时,血清PGⅠ和(或)PGⅠ与PGⅡ比值(PGⅠ/PGⅡ)水平降低。我国胃癌筛查采用 PGI浓度≤70 ug/L且PGI/PGⅡ≤3.0 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界限值。

血清胃泌素17(G-17)

与血清PG检测相结合来判断胃黏膜萎缩范围和程度,血清G-17浓度检测可以诊断胃窦(G-17水平降低)或仅局限于胃体(G-17水平升高)的萎缩性胃炎。

血清肿瘤标志物

目前常用肿瘤标志物包括 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CA125、CA242等 ,但这些肿瘤标志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仅为20%~30%,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低于10%,因此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査价值有限。

型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根据病变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中、重三级,轻中度的异型增生也称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重度异型增生也称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

对于轻度者以6~12月复查一次胃镜为好,中度者3~6月复查一次,重度者一经发现,则应立即手术干预。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其演变有一定的规律,从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早期胃癌。其中,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属于癌前状态,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但别太担心,诊断出癌前病变只能说明你的胃具有癌变的趋势,但还没进展成癌症。定期复查、听从医生的指导建议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预防癌症的发生,而多余的担心和过度的精神压力反而会加速病情的进展。

“ABC”法评估胃癌发生风险

我们可以联合血清PG与Hp抗体来筛查胃癌高危人群。根据血清学检测结果,将筛查人群分为A、B、C、D4组,胃癌发生风险依次逐渐升高

A组:PG(-)、Hp(-):可不行内镜检查,每5年复查血清PG、G-17及Hp检测

B组:PG(-)、Hp(+):根除Hp治疗;至少每3年行1次内镜检查

C组:PG(+)、Hp(+):根除Hp治疗;至少每2年行1次内镜检查

D组:PG(+)、Hp(-):应每年行1次内镜检查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包含5个变量,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权重),分值的来源基于近15,000例的胃癌风险人群的研究结果:

胃癌高危人群(17~23分),胃癌发生风险极高;推荐每年胃镜检查

胃癌中危人群(12~16分),有一定胃癌发生风险;推荐每2年胃镜检查

胃癌低危人群(0~11 分),胃癌发生风险一般;推荐每3年胃镜检查

结语

胃癌早筛对于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当时刻关注自身生活方式,定期接受相关筛查,以保障自身的健康。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有望在胃癌这一健康威胁面前保持从容不迫!

参考文献:

[1] Thrift AP, Wenker TN, El-Serag HB. Global burden of gastric cancer: epidemiological trends, risk factors,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 Nat Rev Clin Oncol. 2023; 20(5): 338-349.

[2]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等.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8, 12( 1 ): 8-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胃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2,21(9):1137-1164.

[4] 卓颖,康海锋,仇建伟,等. 蓝激光成像在判断早期胃癌分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27(8):869-872.

[5] 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等. 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J]. 中华消化杂志, 2020,40(11):731-741.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罗忠光
罗忠光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