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钟书
钟书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 神经外科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手术治疗有哪些?

182人已读

想象一下,你的血管里有个“小气球”,它可能随时会“爆炸”,这就是颅内动脉瘤。幸运的是,现代医学给了我们几种“拆弹”的方法,目前血管内治疗已经成为第一选择,同时这方面的技术发展迅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神奇的“拆弹专家”吧!

1. 单纯弹簧圈栓塞手术:窄颈动脉瘤的首选

这种手术就像是用一根根弹簧圈去填满那个“小气球”。它特别适合那些狭窄的“瘤颈”动脉瘤。这种方法很安全,只要微导管到位顺利(需要医生特殊的技巧),就可通过微导管来输送一个个的弹簧圈,最后通过这些固体材料达到影响流入瘤内的血流速度,最后内膜完全修复瘤,这样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但有时候“气球”会再次膨胀,所以复发率较高。这需要医生有高超的技艺,确保手术安全且栓塞完全,就像是一位精细的工匠。

动脉瘤介入手术示意图

01:12

2. 支架辅助弹簧圈手术:宽颈动脉瘤的克星

如果“小气球”的颈部比较宽,支架辅助弹簧圈手术就能大展身手了。它通过在血管内放置一个支架,起一个脚手架作用,其它方法与上述单纯弹簧圈栓塞一样,帮助弹簧圈更好地填充动脉瘤,从而降低复发率。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因为有支架的辅助作用,对栓塞难度大大降低,但因为有支架的使用可能会有支架致栓的风险,所以术后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技术要求中等,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精确的“血管绣花”。

支架辅助弹簧圈手术

3. 密网支架手术:复杂动脉瘤的解决方案

对于那些巨大或微型、复杂形状的动脉瘤,密网支架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它通过一个密集的支架网来堵住动脉瘤,可能需要或完全不需要弹簧圈来帮助,操作更简单,但同样存在栓塞事件的风险,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这给后期管理带来一些困扰。此外,还有穿支血管闭塞和近期出血的风险,技术要求简单,但需要医生对血管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00:1

血流导向装置植入

4. 瘤内扰流装置手术:分叉部动脉瘤的救星

这种手术方式适合分叉部动脉瘤,它通过在动脉瘤内部放置一个特殊的装置(瘤内扰流装置)来改变血流方向,减少动脉瘤内部的压力,最后使动脉瘤愈合。这种方法安全有效,免去了以前填圈困难和多支架的应用。术后无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技术要求中等,但操作有一定的学习曲线,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装置型号,就像是为动脉瘤量身定制一件“压力衣”。

扰瘤装置置入

结语

这些“拆弹专家”各有神通,但选择哪一种,需要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定。医生会像侦探一样,仔细分析“案件”,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拆弹”方案。记住,无论哪种手术,都需要医生有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所以,如果你或你的亲人面临这样的选择,一定要和医生充分沟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拆弹”方式。

四种术式的比较

让我们一起期待,随着医学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拆弹”技术出现,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永远流淌。

关注“钟书医生”公众号:专治脑血管病,科普医学知识,追求文明生活!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钟书
钟书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