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出现关节晨僵、疼痛的原因及对策
有患者朋友问,内分泌治疗后出现关节晨僵,是什么原因,需要怎么处理,现在给大家简单做一下分析:
01.导致关节晨僵、疼痛的原因
1. 雌激素水平变化对关节的影响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对于关节软骨和滑膜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通常会通过抑制雌激素的生成或阻断雌激素的效用以发挥疗效。
一旦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关节软骨的营养供给与代谢平衡将会被打破,致使软骨退变、滑膜炎症等情况出现,进而引发关节疼痛以及晨僵现象。
2. 年龄因素
年龄较大的患者在进行内分泌治疗时,更易于出现关节症状。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递增,关节软骨本身就会产生自然的退变与磨损,再加上内分泌治疗的作用,关节的耐受能力下降,症状也就更为显著。
3. 基础健康状况
患者自身倘若存在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基础病症,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后,关节症状或许会更为严重。另外,患者的身体整体健康状况、免疫系统的功能等也会对关节症状的产生和严重程度造成影响。
4. 缺乏运动
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身体不适或者心理方面的因素,运动量显著减少。缺乏运动能够导致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变弱、关节灵活性降低,使得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分布不均衡,从而加重关节的损伤和疼痛。
5. 营养不良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或者营养摄入不足,可能致使关节软骨所需的营养物质,像是胶原蛋白、氨基葡萄糖等匮乏,影响关节软骨的修复与再生,加重关节症状。
02.内分泌与骨关节晨僵、疼痛
如何确定关节晨僵、疼痛是由内分泌治疗引起的?
主要标准:
如果您正在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药物)进行治疗,并且开始这种治疗后,就出现了关节疼痛,或者原本就有的关节疼痛出现了加重的情况。当停止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两周内,关节疼痛能够明显改善甚至消退,但是一旦重新开始使用这种药物,关节疼痛又会再次出现。
如果满足这些条件,那么就需要高度怀疑是芳香化酶抑制剂诱导的关节痛,“试验性”判断。
次要标准:
对称性关节疼痛,比如说,身体两侧相同位置的关节,像双侧的膝关节、双侧的腕关节等,同时出现疼痛。
手和/或手腕疼痛,可能会对日常手部活动造成影响,比如写字变得不顺畅、拿东西时感觉使不上劲。
还有腕管综合征,可能会导致手部出现麻木、刺痛或者无力的感觉。
另外,握力下降也是一个信号,提重物、拧瓶盖等需要用到手部力量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
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会感觉僵硬,活动不太灵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关节的不适会逐渐得到改善。
当患者同时满足主要标准,并且至少三个次要标准时,就可以确诊为内分泌治疗导致的关节痛了。
03.不同药物与骨关节晨僵、疼痛
芳香化酶抑制剂,比如依西美坦、阿那曲唑和来曲唑等。临床研究发现,单从引发关节痛这个副作用的角度来看,依西美坦、阿那曲唑和来曲唑这三种药表现差不多,也就是说,不管用哪一种,在关节痛发生的可能性上,没有明显的区别。
为什么用了芳香化酶抑制剂容易出现关节痛呢?
芳香化酶抑制剂抑制雌激素的生成,而雌激素对关节的正常代谢和功能有益的作用。当雌激素的生成被抑制了,关节的正常运作就可能受到影响,关节痛也就随之增加了。
他莫昔芬,它的作用机制是和受体进行竞争性结合。和芳香化酶抑制剂不一样,它对关节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引发关节痛的发生率也就低一些。
04.应对关节晨僵、疼痛
➡️适度的运动可以缓解关节不适,比如瑜伽、游泳和散步,既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又不会给关节带来过大的压力。
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跑、跳、蹲,以及爬楼梯、爬山等加重关节负担的活动。过重的身体会让关节负担加重,减轻体重为关节“减负”。此外,保暖、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也可能减轻疼痛和晨僵。
➡️增加富含钙、维生素D等的食物摄入,如奶制品、豆制品、鱼类等,为骨骼健康打下基础。
➡️物理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按摩、针灸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改善关节痛症状。康复训练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
➡️非甾体类抗炎药减轻疼痛和炎症。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对于长期慢性、广泛性疼痛或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度洛西汀等抗焦虑药物或许能带来帮助。此外,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也可以尝试,但效果因人而异。
➡️内分泌治疗导致腕管综合征和扳机指,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夜间夹板的方式来缓解腕管综合征的症状,或者手术治疗。对于扳机指,也可以考虑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内分泌导致的疼痛并不被推荐,短期、口服低剂量激素药物治疗可以考虑。
➡️换药治疗,当从一种芳香化酶抑制剂换为另一种时(如来曲唑换成依西美坦,或依西美坦换成来曲唑),或许原本难以忍受的不良反应变得可以耐受,有时,也可以考虑芳香化酶抑制剂换成他莫昔芬。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