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淋巴结“跳跃式转移”不容忽视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式
乳腺癌转移途径多样,其中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约75%从外侧沿胸大肌外侧淋巴管进入同侧腋窝淋巴结,然后进入锁骨淋巴结,25%从内侧进入1-3肋间隙胸骨旁淋巴结,然后到达锁骨上淋巴结,最终癌细胞经胸导管侵入静脉。
但个别患者淋巴结转移会发生“跳跃式转移”。所谓“跳跃式转移”,是指癌细胞不按常规淋巴引流路径逐站转移,而是直接越过邻近淋巴结,转移至更远的淋巴结,如腋III组、内乳区或锁骨上淋巴结。这种现象对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不容忽视!王晓亮团队在2003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研究发现“跳跃式转移”有6.45%。

前哨淋巴结的作用
前哨淋巴结作为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或最早发生肿瘤转移的一个或一组淋巴结,通常位于腋窝靠近胸大肌外侧缘,是乳腺癌转移的早期预警站,其状态对决定手术范围、预测肿瘤分期及预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关键作用。

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以评估前哨淋巴结的状态。若前哨淋巴结没有转移,则理论上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低,可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而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如果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则需进一步腋窝淋巴结清扫。

跳跃式转移的影响
“跳跃式转移”的发生使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价值受到挑战。即使前哨淋巴结阴性,也可能存在前哨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结已发生转移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腋窝分期的准确性,还可能因清扫范围不足而导致肿瘤残留,进而增加复发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后续治疗决策。王晓亮团队研究发现乳腺癌“跳跃式转移”与肿瘤所在区域、肿瘤大小及免疫组化等病理特征相关。


术前评估的重要性
鉴于“跳跃式转移”的潜在风险,术前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全面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建议评估应综合考虑肿瘤所在区域、肿瘤病理特征及多种辅助检查手段,包括:
超声:作为初筛工具,优点在便捷经济,能实时观察淋巴结形态、血流变化、皮髓情况判断是否转移,虽对胸骨旁淋巴结评估有限。

乳腺X线摄影(钼靶):主要用于评估乳腺组织及腋淋巴结形态,但在淋巴结转移诊断上价值有限。

胸部CT:对自锁骨上到胸小肌后内侧、胸大肌外缘、胸骨后淋巴结评估敏感,诊断价值优于乳腺X线摄影,但不及MRI。

乳腺增强MRI:结合形态学与弥散功能评估,对淋巴结状态的判断更为精准。

PET-CT:对远处转移检测具有独特优势,但费用高昂,且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方面价值有待提升,尚不宜作为常规检查方式。
应对策略
针对乳腺癌的“跳跃式转移”,我们应采取更为积极和全面的策略,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我们建议:
1.提高认识: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的可能性,在术前评估中给予足够重视,结合影像学评估,仔细寻找这些可疑的淋巴结。
2.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影像学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手术及治疗方案。对于高度怀疑“跳跃式转移”的患者,可考虑扩大活检范围或采用术前针吸活检等技术以获取更准确的病理诊断。
3.术后随访:加强术后随访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复发或转移情况,以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本文是王晓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