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到这几招,让伤口恢复,告别疤痕!
外伤或手术后出现疤痕,是人体创伤修复的必然结果,但是很多时候,疤痕伴随着难看的外观、瘙痒不适、疼痛、反复破溃,甚至癌变。那么怎样才能减轻手术后的疤痕呢?
基础治疗,也就是说只要出现疤痕,都可以用这些方法进行日常的治疗。
1、日常护理
防晒!日晒会加重疤痕的色素沉着。可以选择使用帽子、遮阳伞、墨镜等物理防晒,也可以涂抹方防晒霜。
避免刺激!伤口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瘙痒等不适,不要搔抓伤口,以防刺激疤痕增生或破溃。另外,烟酒、辛辣饮食也可能增加伤口瘙痒、刺激疤痕增生。
2、减张器或者减张胶布
使用减张器或者减张胶布,可以有效减少切口的张力,从缝合后或者拆线开始,尽量使用至伤口愈合后的3个月。如果对疤痕比较在意,建议使用半年左右。减张胶布由于使用方便,更适用于头面部及浅度疤痕。
3、硅酮类敷贴(仙卡、美皮护)
因为疤痕贴可以持续控制疤痕的增生,因此,疤痕贴比大部分的药膏都要可靠。比较轻的疤痕,或者在不方便使用疤痕贴的时候,才考虑使用疤痕药膏替代。
使用方法:按疤痕大小剪裁后,贴在皮肤外面。每日清洗,可重复使用1个月。每日尽量坚持佩戴较长时间,夏季出汗多时,可夜间睡眠时使用。在每天不使用的时间里,应清洗疤痕处皮肤,使用肥皂清洗,敷贴也要清洗并晾干。硅酮类敷贴和凝胶不能同时使用,也不能和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4、硅酮类凝胶(芭克、倍舒痕、施可复)
凝胶的成分和硅酮敷贴一样,但是抗疤痕效果稍逊于敷贴。
凝胶适合使用在面部、会阴等不方便用敷贴的部位;以及口周、颈部、手指等活动较多的部位;或者是儿童等无法配合的患者。
使用方法:每日早晚各使用一次,用量不宜过大,薄薄一层即可,自然风干成膜,不必按摩,再次涂抹时必须将前次药物充分洗净。因为硅酮类凝胶无法吸收,如果要和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应该先涂抹其他药物,等吸收后洗干净,再涂抹硅酮类凝胶。
5、非硅酮类药物(积雪苷霜、康瑞宝、喜辽妥)
这类药物主要起减少色素沉着,缓解瘙痒,保湿等作用。适用于较轻的浅表性疤痕,也可以在每天洗澡后,不使用硅酮敷贴的时候使用,增加疤痕贴的效果。每日可使用多种药物,但应间隔使用,不要一次同时涂抹两种药物。每次使用前,应将之前的药物清洗干净,建议在洗澡后涂抹,方便药物吸收。
6、瘢痕内注射治疗
疤痕内注射治疗是抑制疤痕增生的有效方法,如出现疤痕明显变硬、隆起、充血等症状,应尽早考虑这项治疗。目前更推荐5-FU联合激素注射的治疗方案,较传统的单纯激素注射大大降低了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一般为每月1次,持续4-5次,后续可改为每6、8或12周1次,须注射至疤痕完全平软方能停止。激素局部注射并不会造成肥胖等并发症。如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痤疮、月经失调、骨质疏松、胃肠道反应和肝肾功能受损等症状需暂停治疗。
禁忌症:孕妇、糖尿病、青光眼、白内障。小儿病人应该使用低剂量。
7、弹力套
弹力套是通过物理压迫的作用,减轻疤痕的充血及增生,使疤痕平整。因此,压力的大小很重要,推荐量身定做。每日尽量佩戴较多时间,从每天4小时开始,循序渐进,一月后因每天至少使用18~24小时直至疤痕稳定。比较小的疤痕,可以在弹力套内使用压力垫以便于让压力集中在疤痕部位。
弹力套的压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推荐每三个月更换新弹力套。一次准备2个弹力套,互相替换使用。不仅是为了方便清洗晾晒,更因为连续使用同一个弹力套,会导致压力迅速下降,得不偿失。
头面部的增生性瘢痕不建议使用弹力套,容易引起脸变形。目前可以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定制硅酮面罩。
8、夹板
手部疤痕挛缩牵扯会导致手上小关节的畸形,表现为伸不直、弯不下、往外歪。这种情况,除了要用功能锻炼对抗挛缩外,不锻炼的时候,推荐使用夹板治疗。
9、手术治疗
手术建议在疤痕过了增生期以后再进行,一般来说9个月以后。推荐等2年以后疤痕定型后再考虑是否手术治疗,因为后期疤痕会逐渐平整,可能不需要手术就能达到效果。如果疤痕的挛缩影响了运动功能,建议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时间久了容易引起关节的变形和脱位。
10、光电技术
目前主要的光电技术有两种:强脉冲光、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创面愈合后尽早进行强脉冲光治疗封闭血管,帮助“祛红”,每3-4周1次,一般4-5次,持续到疤痕“褪红”进入成熟期。
点阵激光可以从术后1个月后开始。每1-3月1次,直至疤痕平软。
以上就是术后预防疤痕的有效方法。当然,想要术后伤口恢复好、疤痕小,还是要第一时间来整形外科就诊,请医生给予专业的指导和治疗。
本文是周雅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