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章颖
章颖 副主任医师
汉川市中医院 心病科

血糖的最新标准,你属于哪一类?

730人已读

很多人对于血糖的分类标准搞不清楚,这可是大问题,特别是血糖有问题的朋友,一定要掌握这方面知识。

1、正常血糖:空腹血糖 3.9~6.1 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非专业人士可以近似理解为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

2、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又分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7.0 mmol/L,但餐后血糖<7.8 mmol/L;

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0 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 mmol/L,<11.1 mmol/L;

3、 糖尿病:空腹血糖≥7.0 mmol/L,或(和)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4、低血糖:患有糖尿病和不患糖尿病者低血糖标准是不一样的。非糖尿病人低血糖标准:<2.8 mmol/L;糖尿病人低血糖标准:<3.9 mmol/L;有人不解,为什么低血糖标准还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已经发生糖尿病的人对于血糖降低更敏感、更容易出问题,所以低血糖标准的数值要更高一些,这样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低血糖的防范意识。没有糖尿病的人对于血糖降低的耐受性更好,很多人血糖稍低于3.9 mmol/L时没有相关症状,对身体也没有明显危害,所以其诊断界值就更低。

4、 切记切记: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高血糖有害,低血糖害处更大!轻中度升高的血糖对人体的危害需要数年慢慢显示出来,而低血糖的危害往往就在一瞬间,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就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5、哪些降糖药可以增加低血糖风险?在常用降糖药物中,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奈类(那格列奈、瑞格列奈)都可以引起低血糖,其他种类降糖药一般不会增加低血糖风险。

6、已经发生糖尿病的人,不要总想着把血糖降到“正常”!为什么呢?

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人,不要求使用降糖药物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3.9~6.1 mmol/L范围内。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 mmol/L就很好了。既然血糖高了不好,为什么不应该把血糖降到正常范围呢?

5、 这个问题很复杂。

为了探讨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到什么水平最好,在过去30余年间国内外进行了多项大型研究,结果发现,应用降糖药物把血糖控制在较低水平(例如糖化血红蛋白<6.5%)不但不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反而有可能增加死亡率。

为什么会是这样?

到目前为止具体机制仍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有两点原因是比较明确的:

其一,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人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前文讲过,高血糖有害,低血糖同样有害,甚至低血糖的危害比高血糖的危害更大。有一句名言:“一次严重低血糖所产生的危害可能抵消一生血糖良好控制的益处”,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我讲过,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是4.4~7.0 mmol/L,而不是健康人血糖正常值范围3.9~6.1 mmol/L,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发生低血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很多健康人的血糖低至2.8 mmol/L时也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而糖尿病人对于较低血糖水平的耐受性更差,平时血糖较高的人当血糖低于4.4 mmol/L时就会发生低血糖相关的反应。所以不能比照健康人的血糖水平去要求糖尿病患者。越是年龄大的人、合并心脑肾多种疾病的人、体质衰弱的人、频繁发生低血糖的人、或者智力水平下降的人,越不应该把血糖降得太低;反之,对于年轻、体质较好、没发生过严重低血糖、没有合并严重疾病的人,把血糖控制的严格一些对健康更有利。一句话:因人而异,听医生的!

其二,对于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所追求的血糖控制目标越低,所需要的治疗药物种类就越多、剂量就越大。很多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心脑肾疾病,同时服用着很多种药物。每顿或者每天吃的药物越多,就越容易发生药物副作用,由此产生的坏处可能会抵消降糖所带来的好处。

所以,不应该为了追求血糖“正常化”而使用太多种降糖药物治疗。当然,以上我讲的只包括用降糖药物降低血糖。如果没有使用降糖药,而是通过合理调控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把血糖降到了正常值范围,这当然好了,比如原来空腹血糖一直在7.0以上,后来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等措施,空腹血糖降到了5.6,这是好现象,对身体肯定有好处。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章颖
章颖 副主任医师
汉川市中医院 心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