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颅内血管的利器——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被称为了解颅内血管的“金标准”,今天我们一块认识一下到底什么是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检查脑血管的医学影像技术。
一、检查方法
通常是将含碘造影剂注入到血管内,然后利用X线设备来观察脑血管的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具体操作如下:
1. 患者通常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选择合适的动脉(一般为股动脉)进行穿刺。
2. 将导管通过穿刺部位插入动脉,然后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导管小心地推进到颈部和脑部的血管。
3. 注入造影剂,同时进行连续的X线摄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获取脑血管的图像。








二、临床意义
1. 诊断脑血管疾病:
- 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狭窄、闭塞、畸形(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痉挛等病变。



- 对于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患者,有助于明确病因。
2.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3. 指导治疗:在进行介入治疗(如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动脉瘤栓塞术等)时,脑血管造影可以提供实时的血管图像,指导医生准确地进行操作。
三、优势与不足
1. 优势:
- 图像清晰: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脑血管图像,对病变的显示非常准确。
- 动态观察:可以观察到脑血管的血流情况,了解血流动力学变化。
2. 不足:
- 有创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穿刺部位出血、感染、血管损伤等。
- 造影剂过敏:部分患者可能对造影剂过敏,出现过敏反应。
- 辐射暴露:在检查过程中患者会接受一定剂量的X线辐射。
四、注意事项
1. 检查前:
- 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等。
-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 禁食禁水一段时间(通常为4-6小时),具体时间根据医生的要求而定。
2. 检查后:
- 穿刺部位需要压迫止血一段时间,然后用沙袋或绷带加压包扎。
- 卧床休息一段时间,避免剧烈活动。
-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肿胀、疼痛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 多喝水,促进造影剂排出体外。
本文是齐学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