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到抑郁症,我们要这样去对待
一、什么是抑郁症?
提到精神疾病,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抑郁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抑郁症患者达到3.5亿人,被称为人类第二大杀手。据《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人数超过9500万人,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每天都很emo”、“失眠”、“没有食欲”、“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当出现这些状况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抑郁了?其实很可能是抑郁情绪,而非抑郁症。抑郁情绪是人类正常情绪反应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经历,也许是考试压力、或者是工作受挫、亦或是失恋等等,在经历这些的时候,会感到难过、痛苦、悲伤,体验到抑郁情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困难被解决这些情绪会自行缓解,通常不会影响社交、工作和学习。而抑郁症则有着严格的判断标注,若在一天大部分时间内,几乎每天都同时出现以下至少5种特征性症状且持续2周,那很有可能是患上的抑郁症:
1、情感症状群:
(1)抑郁心境:情绪低落、痛苦压抑,儿童和青少年中还可表现为易怒
(2)缺乏兴趣或愉悦感: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度和乐趣度显著降低
2、认知行为症状群:
(1)集中注意和持续注意的能力下降,或明显优柔寡断
(2)常常会感到自己是无用、无望、无助的,严重者常常会自责、觉得自己有罪,对自我评价过低,过度或不恰当的内疚感。
(3)对末来的绝望感
(4)反复出现死亡念头、自杀念头
3、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群
(1)显著的睡眠紊乱(入睡困难、夜间觉醒频率增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2)食欲显著变化(减少或增加)或体重显著变化(增加或减少)
(3)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表现为反应迟钝、思考问题没有之前那么灵活,躁动不安等
(4)精力下降或疲乏,或低限度活动后也出现明显疲劳
抑郁症不仅持续时间长,还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长期且严重的影响,难以维持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仅靠自我调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治疗。
二、“抑郁”来袭,如何治疗?
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从多方面进行干预。心理治疗是轻度抑郁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
(1)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并通过行为实践来应对抑郁情绪。
(2)人际关系治疗(IPT):关注抑郁症患者的人际关系问题,帮助患者改善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3)心理动力治疗:人的大部分活动是受到潜意识的影响,潜意识中的影响因素决定了人的思想、情感、行为。心理动力治疗侧重于探索患者的内心世界,揭示潜意识中的影响因素。
(4)正念治疗:这能减少抑郁症的复发率,当患者培育出正念生活的模式,就容易实现与自己和解。
心理治疗的起效时间通常会更长一些,很多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后症状在几周内会有所改善,但可能需要8-10周才会有更显著的效果。治疗的频率则由患者和咨询师共同协商,一般是一周两次,或者1-2周一次。
对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抗抑郁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包括改善情绪、提高兴趣和活力等。抗抑郁药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中的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及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中的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及米那普仑;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再摄
取抑制剂中的安非他酮;还有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多模式抗抑郁药、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三环类抗抑郁剂等。这些都是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的药物,当抗抑郁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常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及苯二氮卓类药物进行增效治疗。
对于部分重度抑郁症患者,在临床上另一重要的治疗手段就是物理治疗。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改良电抽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除了需要规律治疗外,还可以尝试一些减压的活动,如运动、看电影、听音乐、养宠物等来帮助改善情绪。
总之,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精神疾病,如果你或者身边的朋友出现抑郁症的倾向,请一定不要讳疾忌医,尽快向医生和专业心理治疗师寻求帮助!如果你或者身边的朋友正深陷抑郁黑洞,请一定要坚持治疗,黑暗的日子很快会过去,活着就是赢了!——《走出绝望:心理医生教你摆脱抑郁的折磨》

本文是包祖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